新冠病毒可在鈔票、玻璃和不銹鋼表面存活長達28天?
根據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在鈔票、玻璃和不銹鋼等光滑的表面上可以存活28天。
據中央電視臺消息,當地時間10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為新冠肺炎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世界衛生組織(WHO)衛生應急項目技術主任瑪麗亞·范·科霍夫(Maria Van Kohoff)表示,上述研究中使用的樣本中的病毒載量非常高,是在實驗環境而不是實際條件下進行的。這項研究是在沒有任何紫外線的黑暗環境下進行的,發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20攝氏度和40攝氏度下存活28天。
瑪麗亞·范·霍夫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可以被消毒劑迅速殺死,但接觸受污染物體的表面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之一,因此,令人擔憂的是,如果受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不消毒,人們接觸接觸后不洗手而眼睛、鼻子或嘴巴接觸,也可能導致感染。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建議,醫院和其他環境應繼續清潔,物體表面應經常消毒。
好消息是,新冠肺炎的疫苗試驗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取得了進展。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蘇米亞·斯瓦米納坦(Sumia Swaminatan)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苗在世界各地的臨床試驗進展令人鼓舞。目前,約有40種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其中10種已進入第三階段臨床試驗。預計數據最早將于今年12月至明年初公布,預計新冠肺炎疫苗的一些臨床試驗將在未來6至12個月內完成。
此外,據"中國日報"報道,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賽說,集體免疫是一個用于疫苗接種的概念,也就是說,如果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的門檻,它就可以保護人口免受某種病毒的侵害。例如,麻疹需要95%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實現集體免疫,而對于小兒麻痹癥,大約80%的人口需要接種疫苗才能實現群體免疫。因此,為了實現人口免疫,必須保護人們不受這種病毒的影響,而不是讓人們接觸到這種病毒。
譚德塞指出,在公共衛生的歷史上,群體免疫從未被作為應對疫情的策略,這在科學和道德上都存在問題。首先,我們對人體對COVID-19的免疫力認識不足。大多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在最初幾周內會產生免疫反應,但他們還不知道其強度或持久性有多強,個體免疫反應有多大差異,而且也有一些COVID-19感染后繼發感染的例子。第二,大多數國家的絕大多數人仍然是易感人群。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多數國家不到10%的人口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放任病毒不受限制地傳播意味著不必要的感染,痛苦和死亡。最后,我們只是剛剛開始了解COVID-19對患者健康的長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