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廠想占有智能穿戴市場,智能醫療很大可能是未來趨勢
智能手表、健身手鐲和其他穿戴設備早在2012年就問世了,但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立即引發銷售熱潮;相反,近年來,得益于健康意識的提高、體育人口的增加以及健康數據檢測等功能的可穿戴產品的數量受到了市場的青睞,而且增長速度也在逐年上升。
由于全球爆發疫情,與健康密切相關的可穿戴產品的銷量今年大幅增長。市場研究公司CounpointResearch的一項調查顯示,這一流行病提高了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增加了對可穿戴設備的需求,今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接近4200萬臺。受影響最嚴重的市場印度、歐洲和美國的智能手表出貨量分別增長了57%、9%和5%,抵消了其他市場的下滑。
大型科技企業搶占智能服裝市場,智能醫療已成為未來的趨勢
穿戴精致的健康功能,延長醫療的最后一英里
隨著血氧測量開始成為智能手表的一種流行功能,許多品牌制造商開始在自己的可穿戴設備上增加血氧測量功能,但其中大多數都是基于現有的心率光學傳感器,然后根據估計的血氧濃度變化進行推測。
蘋果剛剛發布的AppleWatchSeries 6增加了紅光感應器,再加上現有的紅外光敏元件,以提供更精確的血氧測量。據估計,2021年,更多可穿戴設備將配備高波長紅外光學傳感器,進一步提供血糖測量功能,并與更多醫學學術機構開展更多合作項目,這將成為醫療機構延伸到家中的最后一英里。
三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手機,它還增加了血氧檢測、自動運動狀態檢測等功能,以及 GalaxyWatch 3 在健康信息方面的相關功能。
此外,Fitbit 最近發布了一項新功能,通過皮膚活動傳感器(Eda) 檢測壓力,只要掌心放在裝置表面,就能檢測皮膚通過汗液層的微量電子變化,從而幫助了解人體對壓力源的反應,從而控制壓力。
大型科技企業爭相搶占市場,瞄準智能醫療蛋糕
AppleWatch 拯救生命的消息并不少見,主要是因為智能可穿戴設備具有健康檢測和預警功能,一些大型技術廠繼續深化可穿戴設備中健康的聯系,即將可穿戴設備視為智能醫學的前哨。
谷歌去年 11 月宣布,將以 21 億美元收購可穿戴品牌 Fitbit,稱谷歌將不僅專注于智能手表,還將關注 Fitbit 目前 2800 萬活躍用戶的健康數據,這將是科技巨頭進軍醫療保健領域的重要基礎。
華碩首席運營官兼全球副總裁謝明杰表示,智能可穿戴設備和智能醫療服務是華碩健康領域發展的重點。匯集生理算法、人工智能、云計算平臺集成、物聯網技術等專業項目,積極與各大醫療機構合作,今后將繼續利用研發力量,繼續擴大智能醫療服務的范圍。
中國電信最近宣布,將與交通大學和陽明大學簽署技術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合作開發 5 GAIoT 智能醫療應用。市場猜測,可穿戴設備將在未來發揮關鍵作用。
遠程醫療是一種趨勢,數據采集仍然是一個挑戰。
數據醫學、遠程醫療和虛擬診斷都被認為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盡管智能手表的生理信息測量和準確性不能達到醫學認證的警告效果,但它仍然可以為智能手表的應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可穿戴設備將在未來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此外,為了充分發揮醫療價值,佩戴智能設備仍面臨監管挑戰。例如,Apple AppleWatchSeries 6 配備了血氧檢測儀,但根據藥房規定,具有血氧濃度檢測功能的產品是醫用材料,企業必須按照規定申請醫用材料許可證,蘋果迄今尚未申請,并直接關閉相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