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建交半世紀:關系的轉變還是需要改變政治遠見和膽識作為支撐
在當前中加關系的陰霾下,10月13日中加建交50周年不能熱鬧,盡管加拿大工商界、學術界和華人社團近日分別紀念了兩國關系“知命運”的到來以不同的形式。
事實上,長期以來,加拿大在發展對華關系方面一直走在西方國家的前列。與中國建交更多的歸功于現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父親皮埃爾特魯多。1968年4月出任總理的特魯多曾表示,他希望擺脫美國對中國關系的控制。1970年,他作出了與中國建交的歷史性決定,使加拿大成為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之一。
建交大約10年了。上世紀60年代初,加拿大總理斯蒂芬·貝克領導的加拿大政府頂住美國等西方盟國的壓力,向中國出口小麥,為當時的中國提供了及時的幫助。上世紀90年代,加拿大在他執政時向中國出口了兩座坎杜核反應堆;2005年,馬丁任總理時,中加兩國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
在民間層面,白求恩的故事更是精彩;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的前身華西聯合大學,是中國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發祥地之一,其創始人大多來自加拿大。
如今,中國是加拿大第二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市場。據中方統計,2019年中加貨物貿易額將達到650.8億美元,同比增長2.4%。其中,中國出口369.2億美元,進口281.6億美元。中加經濟互補性毋庸置疑。
2018 年 12 月初的蒙晚舟事件導致中加雙邊關系急劇惡化,兩國政治、經濟、貿易、文化等關系不斷深化的勢頭勢必受到影響。
加拿大不僅在孟晚舟事件上猶豫不決,最近還就香港、新疆等問題向中國發出指示。就目前情況而言,在第三方的干預下,中加之間所面臨的困難似乎并不容易理解。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雖然加拿大經常強調其政策獨立性,但 "與大象同睡" 在經濟和軍事上仍然嚴重依賴美國,在政治上根本不可能不看這個南方鄰國。
就國內政治局勢而言,特魯多領導的自由黨在 2019 年大選中只贏得了少數幾個政府。一切都受到反對黨的制約。面對微妙的內部壓力,在決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太多擔憂。
從團隊組成的角度看,加拿大政治,特別是執政黨,相對缺乏 "中國知識分子派",決策者在與東方勢力打交道的過程中,可能很難真正傾聽和理解。
在兩種歷史文化背景、兩種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下,中加兩國在某些問題上存在分歧是很自然的?;仡?50 年來,兩國關系時有發生波折,但政治家能否從長遠和戰略的角度客觀、理性地看待和處理兩國關系中的不和諧問題,把握對話與合作的主流,用積極因素對沖消極因素,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冷戰期間,迪文貝克率先打破了對中國的禁運,開放了小麥貿易。從根本上講,半個世紀前,老特魯多就為了加拿大自身的利益,與紅華建立了外交關系。但這也表明,意識形態并非東西方之間不可逾越的障礙。
然而,今天,加拿大政界和媒體中的一些人由于政治意圖或刻板印象,不愿摘下 "彩色眼鏡",正視中國的發展和進步,這影響了加拿大對真實中國的看法,對加拿大本身不利。
根據老特魯多和他的朋友合著的 "紅色中國的兩個真人" 一書,世界大家庭需要中國,應該放棄敵意和扭曲,溝通和理解是處理與新中國關系的最好方式。
當今天的中國以不同的過去形象快速發展時,舊特魯多的觀點和觀點仍然是有價值的。
拆鐘,還必須系鐘人。要實現兩國關系的轉變,既要有加拿大方面決策水平的政治遠見,又要有政治勇氣。
別忘了,加拿大還有很多認識中國和朋友中國的各界人士,也有大約 180 萬中國人住在加拿大。這是雙方增進了解的優勢。在新冠肺炎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中加兩國也有積極的合作和相互支持。正如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叢培武所說,中加關系中不缺 "付款人"。
正是因為在太平洋上相距千里的中加兩國,在國情、社會條件和人民感情上是不同的,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進了解、深化合作、消除干擾、解決問題,經過曲折和危險的海灘之后,兩國關系才能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