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管齊下"的"十三五規劃"--"金融改革與開放給出了滿意答卷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回顧"十三五"規劃,許多部門不斷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范和控制金融風險,深化金融開放等,為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年來,中國金融體系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在小微等關鍵領域。五年來,金融監管部門牢牢抓住了系統性金融風險不發生的主線,加快了監管缺陷的完成,建立起了"安全網"。近五年來,先后出臺了數十項相關措施,加快形成更加開放的金融體系。
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
在越來越多的金融"活水"流入實體經濟的背后,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不斷流動和金融監管機構的政策引導。
管理影子銀行",頒布新的資本管理條例及其配套規則,應對高風險金融機構,規范網絡金融發展,"十三五"期間,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金融監管部門不僅促進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量和效率的提高,而且牢牢抓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主線。
目前,暴露的風險已得到有效控制,關鍵的風險解決辦法也取得了顯著成果。中國銀監會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銀行準備金余額達6.5萬億元,存款準備金率為176.5%,具有較強的抗信用風險能力。影子銀行的規模已經急劇縮小,自2017年以來,它壓縮了大約16萬億元的跨金融高風險資產。不良貸款風險繼續得到化解,銀行業三年內處置不良貸款5.8萬億元,超過了前8年處置的總額。
此外,金融監管政策的薄弱環節也取得了重大進展。根據銀監會的數據,"十三五"期間,金融監管部門發布了一系列監管文件,如"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保險公司關聯交易管理辦法"和"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監督評價辦法"(試行)。目前有50多項銀行、保險、保險公司公司治理監管條例。
國家金融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說,中國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努力實現了"緩放軟著陸","緩放"是指解決金融風險的適度有序的政策措施和過程。軟著陸是指在化解風險的同時,考慮到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發展。目前,我國金融領域的短期問題已得到部分解決,今后需要通過長期制度建設鞏固早期治理效果,針對監管不和諧、監管真空等問題,為防范風險提供更持久、更穩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