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城鄉綜合體”解讀《鄉村全面振興規劃》
在鄉村振興戰略步入深水區的當下,城鄉關系正經歷著深刻變革。近日,記者采訪了田園東方的張誠,深入了解其對田園綜合體和城鄉綜合體的最新理念與思考。張誠發表的《城鄉綜合體——后鄉村振興時代的模式與趨勢》一文,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
后鄉村振興時代困境與 “城鄉綜合體” 破局之道
張誠在文章中指出,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給鄉村振興帶來雙重挑戰,“政府專項債與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效率瓶頸,部分項目陷入‘重建設輕運營’的泥潭;民企因資金鏈壓力收縮戰線,早期依賴地產開發或土地價值平衡資金的模式難以為繼”。在此背景下,“城鄉綜合體”應運而生。
“城鄉綜合體的核心在于‘三融’:產業融合、空間融合、人群融合”。產業融合方面,像湯池田園客廳以稻米文化串聯研學、餐飲、藝術,打造“一粒米的產業鏈”;空間融合上,南京龍尚村將危舊農房改造為藝術民宿,實現“新老共生”;人群融合則體現在吸引“三創一閑”成為新住民,如湯池田園總部社區形成“社群驅動的產業生態”。這種模式打破傳統城鄉二元思維,整合資源、激活價值,為鄉村振興破局。
城鄉綜合體的四維實踐框架
張誠表示,城鄉綜合體落地需圍繞規劃、投資、樣板、招商四個維度展開。
規劃層從“空間美化”邁向“價值再造”。湯池田園客廳“以百花公主傳說、稻米文化為敘事主線,將本土文化轉化為可體驗的消費場景(如百花公社、稻米博物館)”,并通過創意建筑設計,讓現代風格與自然環境相融,同時集約利用土地,破解鄉村土地碎片化難題。
投資層構建長周期資金與利益共享機制。湯池項目采用政企協同模式,“政府提供基礎設施和經營設施的投資,企業負責規劃運營,收益按比例分成”;南京龍尚村則通過社群眾籌創新,實現“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
樣板層從“形象工程”轉變為“產業孵化器”。湯池田園客廳聚焦O-EPC模式,“以策劃咨詢管理費與運營分成替代傳統開發利潤”;南京龍尚村引入各類小微主體,形成“藝術 + 農業 + 科技”的垂直生態圈 。
招商層從“政策洼地”走向“生態高地”。廬江湯池田園客廳和南京湯山龍尚園田社通過產業鏈招商,聚集鄉村振興服務企業,打造一站式服務鏈;湯池項目還借助“愛在湯池”藝術周等活動場景化引流,將流量轉化為在地消費與投資意向。
案例剖析:南京湯山龍尚村與廬江湯池的范式意義
采訪過程中,張誠介紹了南京湯山龍尚村與廬江湯池兩個實踐案例。
南京湯山龍尚村開展藝術賦能的社群實驗,實現了“原住民與新住民的共生”,通過危舊房改造保留原住民生活脈絡,引入新業態吸引城市人群;以“村民48小時”活動為載體,進行文化IP的場景化表達;還形成了可持續運營閉環,“民宿入住率超60%,整體帶動周邊農戶就業200余人”。
廬江湯池田園客廳成為政策與市場的協同樣本,“政府背書與企業效率結合”,項目獲政策支持,企業市場化運營提升效率;以溫泉與稻米為產業雙核,實現“淡旺季互補”的營收結構;基礎設施發揮杠桿效應,為周邊度假區經營和城鄉公共服務提供保障。
2025 年后城鄉綜合體的發展趨勢
對于未來,張誠研判了城鄉綜合體的發展趨勢。一是從“大而全”到“小而美”,民企聚焦細分領域,如垂直孵化器和數字化服務商;二是從“建設主導”到“運營為王”,通過人才本地化和數據驅動決策提升運營水平;三是從“政策依賴”到“市場自治”,建立社群自治機制,實現“在地村鎮化” 。
“城鄉綜合體”理念旨在構建一種“既現代又鄉土”的文明形態,讓“稻田咖啡的香氣與數字經濟的脈搏共振,傳統手工藝與區塊鏈技術共生,原住民的質樸與新住民的創意交融” 。
張誠基于田園東方的實踐經驗,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的具有實操性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指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鄉村振興的答案不在“保護”或“開發”的二元對立中,而在“融合”與“共生”的灰度地帶,推動城鄉關系從單向發展走向“雙向奔赴”,在未來城鄉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實踐意義,有望為更多地區的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借鑒,助力實現“城鄉共同體”的理想。
田園東方集團,田園綜合首創者,城鄉融合發展實踐者。公司堅持鄉村振興、城鄉融合,志在實現“讓人們在城鄉之間幸福美好地生活”的愿景。
集團創立于2011年,一直深耕華東,布局西南和華南區域,成立至今開發建設運營了十余個鄉村振興、田園文旅項目。在上海和北京分別設置業務總部和管理總部,對外服務于全國超50個鄉村振興、城鄉融合、文旅項目。擁有五大區域事業部以及200多家合作聯盟。
公司主張以田園綜合體方法論,開展鄉村振興領域的策劃、規劃、投資、開發、建設、運營等全程服務業務,構建鄉村振興路線圖,立足農業、文旅、社區的發展,打造和運營高質量、可持續的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項目。旗下擁有田園東方研究院、田園東方運營公司、田園東方農業公司等主要業務機構,開展鄉村振興規劃運營一體化服務、鄉村資產田園社區開發運營業務、地方好物農聯優品研發銷售業務三大業務,具備著優質的資源整合管理能力、積累了豐富的實踐案例和落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