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戰斗立功, 轉業后為英雄守陵
長白山南麓,渾江東岸,蒼松與翠白之間,是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陵墓。
這里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他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日侵略援助朝鮮戰爭中犧牲,忘了死,取得了巨大的戰績,被調職六十多年,默默地成為楊靖宇烈士陵墓的"陵墓守護者",生生不息,燃起了信仰之火,代代相傳革命精神。
他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的95歲老兵,也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墓管理學院的第一任所長。
兩次榮譽一等功
說到過去,老戰士徐振明似乎又回到了那個火熱的年代
1942年初冬的一天,徐振明在山東巨縣的一場伏擊日軍的戰斗中,向山坡上的敵人開槍。突然,一枚炮彈在他身后爆炸,他的背立即受傷,鮮血浸透了軍服,他立刻暈倒了。
在徐振明去后方醫院的路上,日本侵略者開始瘋狂地突破。"八路軍常說:‘輕傷不能脫離火線,不需要重傷。’"面對這種情況,我該怎么離開戰場呢?"醒來后,徐振明忍住了內心的苦痛,翻身爬下擔架,拿起槍支彈藥,回到自己的陣地上,與敵人戰斗,直到戰斗結束。徐振明頑強的戰斗精神使戰友們深受鼓舞,我們并肩作戰,直到勝利。因此,徐振明參軍后,他的一等功績就得到了表彰。
1950年10月,步兵連司令員徐振明參加了抗日戰爭和用軍隊援助朝鮮。
他父親過去打過多少仗,他記不太清楚,但他記得,當他停下來戰斗時,他會在戰斗結束后繼續前進。但是拔河是特別悲慘的。徐振明的兒子徐永軍告訴記者,在抗日戰爭期間,徐振明參加了著名的戰役,如宋谷峰封鎖戰爭和"394.8"高地戰爭。當時,空中的敵機肆意轟擊,地面上充滿了炮火。在拉鋸戰中,他父親連的官兵都在394.8高地上英勇地殺死了敵人,最后只有10人幸存。戰后,徐振明第二次贏得了第一流的光榮服務。
選擇保留楊靖宇將軍的陵墓。
楊靖宇將軍的民族精神鼓舞了數以千萬計的八路軍將領和士兵的戰斗精神,我為能夠為英雄守衛陵墓而感到自豪。徐振明雖然離開了,但當被問及"保留陵墓"的原始心臟時,他總是回答這個問題。
1942年,18歲以下的徐振明光榮地應征入伍。新兵受訓時,他多次聽導師講講楊靖宇將軍的英雄事跡。從那時起,楊靖宇就成了徐振明的精神偶像。
1958年,徐振明轉職,面臨三種職業選擇:一是旅社主任,二是福利院主任,二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墓管理,毫不猶豫地選擇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保衛陵墓。
為了讓烈士們在這里安息,徐振明從山前走下,規劃和設計了一個綠化方案,陵墓的工作人員揮舞著鎬,種植松柏,推薦種花。"當時他每天都想在陵墓里‘生長’。"徐振明的妻子龔鳳蘭說,刮風下雨的時候,即使是半夜,徐振明也會到陵墓檢查陵墓,看看有沒有雨漏,看樹有沒有損壞。從過去貧瘠的小山到山上的翠綠,這里的每一棵樹都見證了他的堅持和堅持。
傳承革命先民的精神
1980年,當徐振明離開時,他的兒子徐永軍被說服到革命烈士陵墓工作,并給了他保護陵墓的"接力棒"。
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墓濃縮了徐振明的大部分辛勤工作,是他的精神寄托,他不愿離開這里。經過多次申請,退休的徐振明回到陵墓當門衛。如今,身體殘廢的徐振明仍然不時回到陵墓看一看。
‘別忘了,’這是我父親過去對我說的話。"徐永軍說,他的父親也經常被邀請參加軍隊官兵革命傳統教育課程,他用自己的經歷講述了那些感人的故事和難忘的經歷。"父親的言行讓我們從小就在心中播下紅種子,更尊重英雄,熱愛烈士陵墓。我父親的愿望是讓年輕人更多地了解歷史,傳承他們革命祖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