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寶馬的這臺高性能車竟然是“長城造”!
即便跨界合作與強強聯合在車圈早有先例,但外資豪華與中國自主之間似乎總有一道鴻溝。各自為戰的做法,看似保住了彼此的品牌尊嚴,同時也預示著,很多車企在“高質量”內卷的今天,發展速度與高度將會受限。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些特例。
早在2018年,長城汽車就和寶馬建立了不一般的伙伴關系。二者以 50:50 的占比合資創建了光束汽車,長城汽車自此成為了寶馬MINI高性能子品牌John Cooper Works的強大后盾。
作為豪華品牌代表之一的寶馬,為何要選擇長城汽車作為自己的合作伙伴呢?
從共贏的角度上來說,這一合作背后的關鍵驅動力,其實還是長城汽車突出的造車實力與品質優勢。要知道,雖然寶馬深耕汽車行業多年,曾經也是燃油時代的霸主之一,但其來到電動化時代之后,轉型速度與效果一直"慢半拍"。
在這個慢人一步就要“掉隊”的時代里,寶馬需要打造一個更具辨識度的子品牌,讓自己的新能源形象更好的深入人心。所以,在中國自主品牌中選一個強者合作,再合適不過。
作為中國自主品牌中的領跑者,長城汽車憑借“森林生態”體系,構建了覆蓋純電、混動、氫能的全域能源布局。并且早已實現100%自研,在智能駕駛、智慧座艙等核心領域,也已經具備了自主可控的能力。一直堅持“過度研發”的長城汽車,在新能源技術方面仍在狂飆,足以與寶馬技術研發體系形成互補。
于寶馬而言,選擇這樣的合作對象,可以在發揮自我優勢的情況下,快速補足自己的短板,讓品牌在新能源時代更具競爭力。比如光束汽車即將量產的純電動MINI John Cooper Works,其電驅系統便深度融合了長城蜂巢能源的開發、驗證體系與寶馬的調校經驗,實現了技術互補。
從更高層面上來說,長城與寶馬攜手造車,也是跨國車企與中國自主品牌之間的一次突破性聯姻,折射出了中國汽車工業在技術積累、品質把控與全球化戰略上的深層次進階。
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汽車正在打破外資豪華品牌單向技術輸出的傳統模式,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自主品牌的強大影響力。同時,長城與寶馬深度協同,在助力寶馬加速電動化轉型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動長城自身向高端性能車領域突破,實現品牌溢價升級。
以往,中國自主品牌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總是處于“低位”,也就是“追隨者”的狀態。而現在,長城汽車通過光束汽車向寶馬反向輸出電動化技術,并主導本土化研發與生產,等于在向行業傳遞“中國自主品牌已經今非昔比”的訊息。
結語
智電時代,寶馬亟需一個可靠的戰略伙伴,來幫助自己在中國市場“破局”,而長城汽車一直堅持“生態出海”的全球化戰略,具備技術自主性、品質公信力與規模化優勢,完全有實力助力MINI 全球化電動化轉型,是寶馬不可多得的選擇。換句話來說,長城與寶馬的合作,本質上是全球汽車產業格局重構的縮影。未來,或許“以技術換市場、以品質樹品牌”的路徑將會成為中國車企全球化突圍的核心范式。至少現在,我們已經從長城汽車身上,看到了這一路徑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