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車進入村子里 ,安徽桐城全面開啟鄉村校車
每天早晨,一輛全新的黃色國標校車行駛在安徽省桐城市西子湖鎮的鄉村小路上,成為一條美麗的當地風景線。據了解,該鎮唯一一所中央小學的學生來自附近的七個行政村。今年秋天,政府主導的校車運營服務擴大了覆蓋范圍,全市所有村莊都開設了校車,這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安全的上學交通,也消除了家長的麻煩。
優化教育資源
近年來,為了解決"城市擁擠、農村薄弱"發展的不平衡矛盾,優化教育資源,安徽省桐城市大力進行中小學布局調整,實行了學生來源不足、設施和設備落后的鄉鎮學校退出。雖然學校有效地優化了教育資源,但也產生了一個新的"難上學"問題--學生上學和放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交通安全隱患令人擔憂,給學生的學習和家長工作帶來了負擔。
為了整合鄉鎮教育資源,解決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優化與融合問題,桐城市教育局自2019年秋季以來一直在探索校車的運營模式。按照"試點經營,分步推進"的理念,率先在東城、晉深、魯亭三個學區開展校車運營服務試點業務,為安慶市購置校車服務創造了先河。
9月1日,56輛校車投入運行,護送全市各鄉鎮1300多名學生安全、按時到達學校,每輛校車每年可獲得政府補貼108000元。據了解,校車開通后,全市共撤走各類學校44所,學生1392人,教師368人,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
據該市樊綱學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胡曉飛介紹,樊綱學區今年夏天退出了一所初中、一所九年連續學校和五所鄉村學校。秋季服務區共有12輛校車,提供學生265輛,乘車率98%。校車的開通和運營,保證了學生校外交通的安全,優化了教育資源,搞活了農村教師,為農村學生上中央學校、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提供了方便的服務,為農村學生的學習開辟了道路。
確保校車安全運行
桐城校車的全面開通,為農村兒童上學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同時,學校的安全管理服務也尤為重要。
陸亭中央小學的五輛校車共涉及三條線,解決了101名學生入學的問題。校長項曾佩說,學校在安全管理方面特別加強了對學生安全的宣傳,學校還與學生家長簽署了安全責任書,要求照顧者和司機認真履行職責,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每天早上,家長會把孩子送到每個站點,看管人會在下午把學生送到家長那里,以改進交接手續。
九月二十九日早上,天空下著毛毛雨,停在陸亭中央小學的五輛校車開始預熱,司機陳淑生正加緊與其他四名司機一起打掃。
陳樹生已經開了二十多年的長途汽車了,但現在他當公交車司機的新工作還是讓他很害怕。駕駛校車有很大的責任。"我們的底線是不疲勞駕駛,遵守法律,每天離開車前做好車輛檢查,確保汽車狀況良好,平穩安全,確保學生安全上學。
同時,桐城要求每輛校車必須配備一名熟悉線路的教師,據了解,陸亭中心小學校車每天早上06:10準時離開學校。到達車站后,管理員測量每一名上了校車的學生的體溫,提醒他們戴上口罩,系好安全帶。
在桐城,校車統一監控平臺全面觀察全市所有學生的安全狀況和駕駛動態。只要車輛在運行,監控人員就不會下班。只要車上有學生,后臺都會有監控。此外,每個座位都配有安全帶和防遺忘裝置,確保了廣大學生的人身安全。
惠及農村家長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