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嵐賦能“覺山知水”:構建自然與人文共生的創作場域
3月7日至9日,安嵐特別推出僅供會員專享的"覺山知水"藝術駐留計劃。安嵐會員可深度參與山水寫生、詩路影像創作等非公開活動,在竹影搖曳的工坊中以竹為筆勾勒山水脈絡,于薄霧繚繞的天姥山徑開展即興創作。此權益作為安嵐高端會員體系的文化附加值,彰顯了品牌"以自然滋養人文"的深度實踐。
"覺山知水"人文藝術項目由復星藝術中心攜手藝術家邱岸雄共同啟動,而安嵐品牌作為該項目的重要合作伙伴,為此次旅程賦能。在如今日益關注跨學科、生態及社會實踐的社會背景下,該項目以長江流域的秀美山川為脈,開啟了一場為期一個月的人文山水深度探尋之旅,試圖突破傳統藝術展覽的邊界。
同時,項目邀約國內藝術家共同參與,以寫生、音樂、舞蹈、影像等多元形式探求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的當代對話。安嵐以其"自然與人文共生"的品牌理念在項目中提供創作支持,為藝術創作提供沉浸式場域,項目成果將于2025年4月在舍得?成都復星藝術中心呈現。
新昌安嵐作為"覺山知水"藝術項目的重要創作驛站,以浙東天姥山的詩性山水為天然畫布,激發藝術創作靈感與哲思。酒店建筑隱入竹林飛瀑之間,依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東方智慧,將李白筆下的"天姥連天向天橫"轉化為可居可游的藝術空間。在這里,山風松濤之聲與頌缽療愈之音合鳴,共同締造了可感可知的絕妙意境。藝術家可在這個創作與療愈的雙重場域中,沉浸式體驗非遺竹編,聆聽頌缽空靈之音與松濤的共鳴,沿云霧石階捕捉影像創作素材,于山巒疊嶂間重構"與天地共呼吸"的哲學感知。而以此地作為重新思考人與自然關系的實驗場,當代藝術實踐也自然形成沉浸式的、多感官的體驗。
作為邱岸雄《新山海經》系列的延續,"覺山知水"項目在安嵐的山水場域中獲得新的詮釋維度。不同于傳統的藝術生產模式,安嵐品牌通過提供隱逸而不避世的創作環境,激發藝術家在無人機航拍、電子媒介與傳統水墨間尋找平衡 —— 既直面現代技術對自然的介入,亦守護山水精神的本真性。這種"介入與守護"的雙向實踐,也成為了對生態、文化與技術的融合產出探索,這恰與安嵐"構建現代文明與原始自然對話"的品牌使命深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