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聚合力 文明花開別樣紅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海鎮曼板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紀實
通訊員:徐龍云、李萍;曼板,傣語意為“田棚寨”。這個距縣城僅2公里的傣族村寨,在16名黨員組成的“紅色方陣”帶領下,正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繪就現代文明新村新景象。全村國土面積1.11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68%,48戶242位村民在這片"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詩意棲居地安居樂業。近年來,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級生態村”等榮譽稱號。
一、強化理論武裝,夯實發展根基。
近年來,曼板黨支部將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作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有效整合鄉村資源,激發鄉村活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黨支部以黨紀學習教育為契機,在強化教育黨員管理上下實功夫、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村內建設,扎實推進各項重點工作開展,不斷夯實基層戰斗堡壘,推動曼板小組鄉村振興工作邁上新臺階。充分發揮黨員“基層宣傳員”作用,凝聚群團組織力量,結合全鎮中心工作,通過“村里群眾會”、入戶宣傳等方式,深入群眾廣泛宣傳生態文明思想、講解政策5次,覆蓋150人次,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增強小組村民“主人翁”意識。
二、深化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
“集體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還看領頭羊”。曼板黨支部圍繞中心大局,發揮“兩個作用”,支部發動、黨員帶動、群眾互動,有序推動鄉村振興事業。以“支部黨員+老年協會成員+群眾”的方式,積極承擔村寨環境衛生、污水處理系統維護等工作,帶動村民每周定期開展1至2次環境衛生整治,2024年,共開展衛生清掃20余次,人居環境工作開展成效顯著,基本村容村貌提升改造。持續完善村內設施建設,鎮黨委爭取鄉村休閑旅游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及兩污處理項目資金130萬余元。資金落地生花,化作35盞照亮回家路的路燈、鋪設有序的兩污處理管道、彰顯民族韻味的傳統文化雕塑與清晰明了的旅游路線標示牌。這些設施精準對接村民需求,讓為民服務更精細、更貼心,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滿意度節節攀升。
三、法治德治相融合,涵養文明鄉風
作為全國文明村,曼板村小組巧用法治與德治“兩支筆”,書寫鄉村治理新篇章。在規范約束上,農家書屋、黨員活動室成為村民“充電站”,知識滋養文明素養;《村規民約》明確行為邊界,婚喪嫁娶從簡、遠離賭博酗酒、摒棄封建迷信、杜絕違法犯罪,引導村民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農民。寓教于樂同樣精彩,曼板村將傣族諺語與文明教育有機融合,鐫刻木板之上,讓村民在日常行走間感受文化熏陶,社會主義榮辱觀、孝老愛親模范故事傳頌鄉間,激發村民共建美好家園的澎湃熱情,文明鄉風撲面而來。
四、深挖資源稟賦,助推鄉村振興
鎮黨委緊扣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主線,深挖曼板潛力,在“傣家樂”產業上巧做文章,鋪就村民致富路。黨支部勇挑重擔,黨員示范先行,群眾踴躍參與,一條以鄉村旅游為核心的產業發展鏈條逐步成型。曼板村小組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傣家樂”順勢而起。在穩固傳統種植、養殖產業根基同時,生態茶園、蔬菜瓜果園生機盎然,集旅游、餐飲、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傣家樂蓬勃發展。9家傣家樂各具特色,村民們各展所長,種植、養殖、初加工多領域聯動,多元化經營格局讓曼板村造血能力不斷增強,村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萬元,鄉村旅游成為致富增收新引擎,點亮曼板發展新希望。(魏曉君、刀玉婷、馬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