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蓉牽手”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成都高新區“中試+研發”概念驗證訓練營走進北京高校成功舉辦!
為深化京蓉協同創新機制,構建“研發在京、中試在蓉、場景賦能”的跨區域轉化通道,2025年4月10日至11日,成都高新區“中試+研發”概念驗證訓練營“走進北京高校”專場活動在芯華創新中心(北京中心)成功舉辦。
此次活動由成都高新區管委會指導,成都高新區科技創新局主辦,成都高投盈創動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都高新蜂鳥先進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高新蓉創芯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高科集團、芯華創新中心(北京中心)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并致辭 ,活動吸引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的近20個科創團隊參與,項目涵蓋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先進智造、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同時邀請了多家投資機構、孵化平臺和產業鏈企業代表共同參與。群英匯聚,共同探索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全鏈條轉化路徑。
活動現場,高科岷山公司代表詳細解讀了成都高新區“中試跨越行動計劃”,該計劃聚焦產業建圈強鏈,針對硬科技創業者缺資金、缺工程化能力、缺市場化能力三大主要問題,探索形成1個策略(“建在鏈上,設在園中”)、2條原則(堅持“對外開放”和“面向制造”)、3大標準(“瓦特式人才+市場化投資+科創團隊”)、4輪驅動(以中試平臺為核心,鏈接“研發、孵化、基金、場景”資源)的“1234”工作模式,堅持問題導向,從謀劃、建設、運營三個維度推動中試平臺建設,營造“中試+”生態。此外,成都高新區中試云平臺近日已正式上線投入使用,全面深化中試資源與創新服務能力建設,加速構建輻射全國的中試生態圈。
專題培訓環節,創孵領域、投資領域、知識產權、中試平臺等專家為科創項目團隊帶來了前沿且實用的知識分享。如創孵專家深入剖析了《科創項目孵化培育模式與路徑選擇》,從團隊組建、商業模式到市場分析,系統性拆解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路徑,并結合案例解析“產品化-商品化-利潤化”的實踐方法。中試平臺專家導師則在《中試平臺加速科技成果產品化》課程中,聚焦成果轉化痛點,系統闡釋中試平臺在技術熟化、工藝優化、風險控制等方面的核心價值,解析其提供的場地設備、工程化驗證、市場對接等一站式服務,并結合真實案例展現中試平臺如何幫助科技成果加速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跨越。此次專題培訓通過多維度、全鏈條的知識賦能,為科創項目團隊帶來了顯著的認知升級和實操能力提升,為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與商業化落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項目路演環節匯聚了北京頂尖高校的多個優質科創項目,覆蓋人工智能、先進智造、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吸引了高投創投、策源資本、中信聚信、中試基金等十余家知名投資機構參與。其中,清華大學“炬玄智能”團隊研發的高精度時鐘芯片,通過突破性設計顯著提升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填補了國內高端時鐘芯片技術空白;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項目團隊主導的“啟先核”項目,利用創新的超強電離技術大幅提高質譜分析效率與靈敏度,為核能和醫療領域提供全新解決方案;清華大學項目團隊的“AI+3D CAD生產平臺”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與工業設計,優化復雜零部件的建模與制造流程;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醫者AI”項目打造國內最大健康管理AI平臺,推動個性化診療與健康監測的普惠化發展。此外,北京大學“WorkMap無邊智能工廠”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AI全光慢病檢測儀”等項目也憑借前沿技術優勢,獲得投資機構的高度關注。通過“云參觀”成都高新蜂鳥智能硬件中試平臺,團隊直觀領略了中試平臺賦能新產品開發的強大能力。在學習考察環節,實地參觀調研了芯華創新中心(北京中心)的發展成果,并走訪了無問芯穹、細胞壁科技等重點企業。這些環節幫助高校科研團隊與產業鏈資源深度對接,有效促進了北京高校科研資源與成都高新區中試平臺及應用場景的緊密鏈接。
2025年,成都高新區“中試+研發概念驗證訓練營”已走進四川大學,后續將持續走進重慶大學、武漢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挖掘全國各地高校院所創新項目到區開展概念驗證、小試、中試等成果轉化工作,為區內中試平臺鏈接優質項目資源,為優質項目提供轉化成果落地土壤。
目前成都高新區全區已建成72個中試平臺,總投資約50億元,覆蓋12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擁有設備超過9065臺,聚集工程師1757人,2024年服務中試項目3140個,中試服務收入超16.2億元,經平臺服務中試項目形成產品產值累計超百億元,助力中試項目獲融資額累計超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