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外賣平臺爭相送美妝了?
外賣平臺的觸角已經延伸到美容市場。
最近,美團為美國化妝品零售商提出了一套數字解決方案。據"中國商報"報道,9月25日,美團在一次媒體分享會議上展示了該計劃的具體內容,包括品牌認證體系、營銷服務、分銷服務、評估內容、直播、商店探索評估等六項服務。
報道稱,美團仍從平臺的特點和自身的優勢出發,為美容化妝品品牌行向店面排水。同時,美團將為同一城市的美容品牌和零售店提供即時分銷服務。
今年3月,Sephora正式對接美團閃存購買服務,在北京和上海實現了Siphora全城離線商店。
除絲芙蘭外,國內化妝品品牌林清軒、化妝店THECOLORIST調色劑、嬌蘭美女等美容化妝品品牌或選美店一直與美團合作,用戶在平臺上下訂單,美團騎手可以到柜臺或商店把商品交給用戶。
林清軒美團品牌店
據報道,美團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化妝品的離線排水問題。百貨公司的化妝品柜臺,或美容品牌商店和收藏品店,在這場流行病關閉期間,來商店的游客數量急劇下降,但沒有有效的渠道來緩解商店庫存積壓的問題。
此時,如果你可以使用外賣平臺,讓消費者在線訂購,讓騎手到商店取貨、送貨,就能實現美容店庫存流通的問題。
而美團最大的競爭對手ele.me也在加快"美容外賣"的布局。今年6月,韓國化妝品品牌Innisfree悅詩風音正式進入了EL。它成為第一個以品牌店的形式推出在線外賣平臺的美容化妝品品牌。
我的第一批店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網上產品包括小脂木有限公司粉、綠茶洗面奶、新鮮面膜等近300種商品。
近年來,外賣平臺的內部優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原來以餐廳為基礎的外賣服務,正在擴展到新鮮水果、蛋糕甜點、日用品和藥店等更廣泛的消費場景。
2020年2月,美團研究所和中國飯店協會外賣專業委員會對外賣消費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1.7%的受訪消費者使用外賣平臺購買日用品。
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Nielsen)在一份新的報告中指出,2019年,50%的渠道對各類個人護理產品做出了貢獻,16.8%來自美容店。2020年爆發的這一事件加速了美容消費行為的轉變,在線渠道銷售的增長進一步加快,對于化妝品零售商來說,更好的網上市場布局已經變得至關重要。
除了傳統的電子商務、具有社會屬性的電子商務、生活電子商務、微信小程序等多元化平臺之外,零售商還必須考慮整個網絡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