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背后的深層危機:選舉團、搖擺州和社會兩極分化
目前,那些支持或憎恨特朗普的人應(yīng)該承認,美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危機。
10月6日,林肯在賓夕法尼亞州葛底斯堡發(fā)表演講時,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拜登發(fā)表了"為國家之魂而戰(zhàn)"的演講,指出美國由于各種社會問題,如流行病、經(jīng)濟、種族等,已經(jīng)到了一個黑暗的時刻。他說:"我們再次為國家的靈魂而戰(zhàn)。"黑暗的力量,分裂的力量,昨天的力量正把我們分開,壓制我們,阻止我們。我們必須擺脫他們,解放他們。作為總統(tǒng),我將擁抱希望,而不是恐懼;和平,而不是暴力;慷慨,而不是貪婪。光明不是黑暗。我要成為這樣的總統(tǒng),是為了喚起最好的,而不是最壞的一面。
清末以來,中國世界對美國的總統(tǒng)選舉制度有著輝格式的歷史敘事。人們普遍認為,美國的民主制度是締造者為防止民粹主義和個人獨裁而建立的一種制度。尤其是關(guān)于美國制憲會議的各種中國通俗書籍更是如此,這為美國的近景增添了一種高貴的浪漫色彩。具有諷刺意味的是,L·桑迪·梅塞爾(L.Sandy Messel)寫道:"我從未聽說過有人仍將選舉團視為選舉總統(tǒng)的理想方式。"沒有人會說,‘謝天謝地,開國元勛們把我們留給了選舉團。’這是我們能擁有的最好的選舉制度!"不能說這種荒謬的話。"顯然,事實比他們想象的要復(fù)雜得多。
在激烈的爭論中,雙方終于達成了所謂的"康涅狄格妥協(xié)"(康涅狄特州妥協(xié)),臭名昭著的"3/5協(xié)議"(3/5協(xié)議),其中包括每一個黑人奴隸作為3/5人口,盡管當時黑人甚至沒有作為奴隸的基本人權(quán)。
美國歷史學(xué)家愛德華·E·浸信會(EdwardE.浸信會)在他的"掩蓋罪惡-奴隸制"和"美國資本主義的崛起"((TheHalfHasNeverbeenTold:SlaveryandtheMakingofAmericanCapitalism))中指出,該協(xié)議不僅影響眾議院,還影響總統(tǒng)選舉,因為每個州選舉團的票數(shù)取決于眾議院議員和兩名參議員的人數(shù)。其影響之一是南方將在今后70年的總統(tǒng)任期中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美國前五位總統(tǒng)中有四位是弗吉尼亞的奴隸主;前12位總統(tǒng)中有8位有奴隸。
即使在今天,奴隸制也給美國的民主選舉蒙上了巨大的陰影。今天,世界各地爆發(fā)的"黑人生活也是生命"運動,不僅是一個種族歧視問題,而且還牽涉到歷史正義、社會階層不平等、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平以及司法制度的許多問題,這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