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學金119年還沒發完,我們應該從我們的大學學到什么?
今年的諾貝爾獎接二連三地被授予。在不確定的全球經濟形勢下,諾貝爾獎從去年的900萬瑞典克朗上升到1000萬瑞典克朗(763.8萬元人民幣),使諾貝爾獎基金的財政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諾貝爾獎19年未頒發"已成為伴隨頒獎的熱門話題,這一話題已成為年度諾貝爾獎頒獎季的一個固定話題,但從100歲到119歲的年份,如年數等,已成為一個固定的話題。
事實上,諾貝爾獎上升到1000萬瑞典克朗,剛剛回到2011年的水平。
2012年,由于投資回報嚴重短缺,比前一年下降了約20%,諾貝爾基金會各委員會負責人將2012年的諾貝爾獎定為800萬瑞典克朗,比前一年減少了200萬瑞典克朗。當時,輿論哀嘆諾貝爾獎越來越難,什么時候獎金會恢復到1000萬瑞典克朗?
今年,諾貝爾基金會每項諾貝爾獎增加100萬瑞典克朗(合9美元),從去年的900萬瑞典克朗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根據該基金會發布的一份聲明,自2012年以來,諾貝爾獎基金會的投資資本一直在上升,從不到30億瑞典克朗增至46億瑞典克朗,年化回報率接近9%。
對于諾貝爾基金會投資資本的提升、投資回報的提高,我國也有輿論稱贊其神奇之處。當然,一些金融媒體的調查發現,諾貝爾獎基金會在2019年的投資回報率并不很高,年化回報率僅為4.45%。但諾貝爾獎基金會確實可以拿出更多的資金來頒發獎項。
我們的社會一直對諾貝爾獎無法發放的原因很感興趣,主要原因可能是它不了解基金會的模式。有些人只是認為捐贈的獎金是為了安全而儲蓄(發放),而不希望投資。投資是擴大基金會池和發揮基金會作用的一個重要途徑。
為了發展我國的公益事業,包括舉辦高等學校,我們應該大力倡導這一基礎模式。
根據基金會中心網的數據,截至2018年6月,中國有488個大學基金會。根據該基金會的財務數據,截至2016年底,大學基金會的總資產超過330億元,大學基金會的平均捐贈收入占2016年總收入的86.83%,投資收入占總收入的7.90%。2016年,29個大學基金會的投資回報率相對較高(≥200萬元)。
根據2019年美國和加拿大學院和大學的排名,前十名的學院和大學擁有超過100億美元的"捐贈池",根據美國和加拿大高校2019年的排名結果,美國大學基金會的資產管理規模約為4750億美元。這一結果顯示,排名前十的學院和大學在"捐贈基金池"中擁有超過100億美元的資金,資產管理方面的規模約為4750億美元。
其中,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在2019年達到409.3億美元,根據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發布的2018-2019年財務報告,來自各行各業的捐款占哈佛辦學資源的40%以上。根據哈佛基金會(Harvard Foundation)的規模,該校沒有任何其他收入(學費收入、政府資助等)來維持學校多年。
西湖大學是中國第一所采用基金會辦學模式的大學。據報道,截至2018年12月31日,西湖教育基金會共收到了43億元的捐款。
為了支持西湖大學的可持續發展,西湖基金會希望在5-10年內籌集200億到300億美元的留置資金。如果西湖基金會規模達到300億美元,那么,以每年5%的回報率,該基金會的年投資收入將達到15億元,達到與北京林業大學和中國藥業大學的年收入水平相當的水平,而教育部直屬的75所大學的收入相對較高。這可以支持學校的健康發展,使基金會的收入越來越大。
為大學基金會投資賺錢",我國社會也應轉變觀念,不能認為基金會投資,進行商業活動,即學校不正常運作,"落入金錢之眼"。
開展公益事業也需要資金。大學基金會的投資由專業機構和人員承擔,而不是交給學校教授經營;基金會的所有投資收入都進入基金會,用于辦學,這也保證了辦學的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