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漫畫周學術論壇:是否有必要再出席?
繼2020年北京喜劇周學術論壇討論后的第一個戲劇節--網上不可避免的結局--你不必再去那里了?
北京喜劇周"是北京繼疫情后的第一個戲劇節,持續了第四年,它把重點從劇場轉移到了互聯網上,網上播放了18部劇目,現場直播了3場。這是疫情下的被動操作,也是發展試水劇線的積極選擇。
互聯網和新媒體橫掃了所有的力量,包括打破傳統劇院的方式。這導致人們開始思考"戲劇"的定義,并引起人們對戲劇是否會被虛擬世界和新技術所逆轉的擔憂,因為它們越來越依賴在線溝通渠道。
2020年北京喜劇周學術論壇的主題是"網絡表演"和"當下表演","泛娛樂時代如何發展戲劇喜劇"和"審美與時代喜劇創作的關系"。
陶慶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院研究員):
這種流行病是否是新技術侵蝕這一階段的加速器?
今年的特殊情況讓我們重新思考戲劇如何將觀眾與未來的戲劇發展方向聯系起來。
如果疫情停止,話劇可能會回到原狀,恢復人民群眾的戲劇性質,與人民群眾之間沒有距離,舞臺表演為主體,網上推廣。
另一種可能是,在線只會加速新技術對舞臺表演的侵蝕。這種新的技術手段對傳統舞臺表演產生了新的影響,意味著劇院的表演本身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新技術等子彈幕,以及干預現場演出的新方式。
我一直在想,在NTLive(國家劇院目前是世界上最好的劇院,也許技術干預會帶來新的方式)的戲劇拍攝。
自NTLive進入中國以來,如何將其形象轉化為戲劇表演已經有了一些推廣。但是"情況比人強",NTLive的推廣并不像疫情那樣直接,這相當于迫使它轉型。NTLive只是一個標準和方向。
疫情過后,這條生態鏈中各個環節的意識和共識幾乎開始形成。雖然我們把NTLive看得有點遙不可及,但我們有意識地在業界內部和政府部門之間達成了共識,希望更多的機構共同努力,更好地制作在線戲劇,為現場服務,使生態和戲劇形式更加健康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