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業供應鏈加速“智能化”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2020年,新冠肺炎的疫情和非洲豬瘟的爆發,全球貿易戰的加劇,使全球經濟和主要產業的發展陷入低谷,但由于其需要,農業和食品工業越來越受到重視,農牧產業的發展也順應了這一趨勢,成為資本的"熱點"。
根據招商產業研究所的數據,僅7月份就有16輪投融資在農業部門,投融資金額不小。其中,丙種、黃天鵝投融資數億美元。建安供應鏈的投融資金額為1億元。CooksVenture、MisefsMarket和Taranis的投融資金額達數千萬美元。瑞良科技、新疆生物劍橋、白安泰、武達的投融資金額達數千萬元。
尤其令業界關注的是建安供應鏈,它剛剛在7月完成了A輪前融資,兩個月后的10月20日,它又獲得了以大城菜為首的1億元新一輪融資。這背后有兩個信號:一是中國農牧業正在加速進入資源整合、創新和資本的后半期--由要素驅動的產業驅動;另一種是,在農牧產業的后半部,智能供應鏈平臺將成為"產業競爭的新制高點"。
01
大工業和小工業、農牧業工業"提高效率"遭遇天花板
眾所周知,大國的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中國的農牧業市場雖然巨大,但已成為世界上農產品最大的進口國和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國,但農牧業產業集中度低,上市公司數量普遍較少,大多數公司的收入在1000萬元至10億元之間,大小工業的市場格局已成為制約我國農牧業產業效率提升的瓶頸。
一方面,上游能力分散,大規模效率低,制約了產業的效率。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的數據,我國98%的農業經營者是小農,70%的耕地經營者也是小農。而我國畜禽養殖業的規模化率也相對較低,根據國家發展目標,到2025年只有70%左右。上游生產能力的分散將導致養殖成本的增加和效益的下降。以生豬養殖為例,2018年我國規模化生豬和散裝生豬的生產成本分別為1582.0元/頭和1872.97元/頭,兩者相差很大。
他說:"另一方面,這是由于供求資料錯配及流通效率低下所致。由于農牧業產業鏈的長鏈,它包含了育種、養殖、屠宰、加工、流通等多個環節。但是,上游生產能力分散、小主體數量多、信息化程度低、農牧物流水平不發達等,使得農牧產品資源整合、產品流通、產品信息可追溯性與共享性、供應鏈融資以及一系列供需信息的錯配,導致經營成本高、產銷周期長、銷售區域價格高、產區價格低、庫存壓力大已成為行業的一個主要痛點。
此外,由于農牧業生產的周期性,易受自然災害、牲畜疫病等因素的影響,小、散、弱的工業經營者應對風險的能力大大降低,成為產業發展的又一個痛苦點。
02
突破產業上限,提升農牧業供應鏈需要"三步走"。
雖然影響農牧業產業發展的因素很多,但關鍵的原因是產業供應鏈過于薄弱,要突破產業的上限,必須提升農牧業供應鏈,即物流鏈、信息鏈和產業資本鏈、骨煉、肌肉生產、輸血等環節,以提升整個產業的增值鏈。
首先,物流鏈是決定產業效率下限的骨架。
農牧物流是農牧產業發展的基礎,它將決定產業效率的下限,農牧供應鏈升級首先要升級物流鏈,物流鏈需要"硬軟"。
硬件,由于農牧物流對生物安全運輸的要求較高,對特定運輸方式的需求,改善專業運輸設備的不足已成為關鍵,這是產業升級的一個主要重點,也是許多企業增加代碼運輸設備智能化制造的原因,而建安供應鏈自主設計和開發專業恒溫運輸車輛,引領我國第一輛豬專用運輸車的研發和制造,并參與啟動農牧物流智能設備制造工業園,都是基于此。
在軟件方面,以建安供應鏈和其他龍頭企業為主導,今年9月成立了中國畜牧協會物流分公司,制定了農牧物流行業標準,朝著物流鏈的標準化和升級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建安供應鏈的這些舉措也是強化行業物流鏈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