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兩新·經典傳承 —— 李靜嫻書畫作品展
李靜嫻女士是一位丹青文化跨越能力非常強大的藝術家,她在油畫和中國畫兩個截然不同的藝術方向上,都取得了深厚的功力造詣,是藝貫東西、技成融合的大手筆,她能駕馭油畫與中國畫兩種不同的審美機制,打破繪畫藝術的文化隔閡,借助油畫的造型之法,攻取中國畫的意象之巔,修煉出得心應手的丹青揮意手法,寫意花鳥極其灑脫,并且體裁廣泛,主旨高雅,成為畫壇磨礪一甲子,功成巔峰得敬仰的德藝雙馨的時代楷模。
她的丹青創作是高雅的,也是接地氣的,每有作品參加各種展評,就如灼陽之輝,大有可觀,觀賞她的作品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陶冶,因為畫面中所生發出的文化魅力,被意、力、韻、趣表現到爐火純青的高度,陶醉其中,癡醉觀享,所以她的繪畫作品一經展出,就是觀者如潮,贊如泉涌,對于各種大獎的斬獲,李靜嫻常以平靜的心境對待,唯有觀眾賞心悅目的藝術觸動,才是李靜嫻追求的主旨。畫人民喜歡的作品,為時代奉獻藝術真諦,做人民藝術家,是李靜嫻的追求,也是她得敬重成高師的修煉造詣。或者說她的繪畫藝術,已經高立于“技”的層面之上,得成了理想和精神境界的崇高。因為,她執筆施墨繪牡丹,通常就是品質的抒懷,意在筆先,德融墨韻,把自己的情感和境界,通過意念的輸施,驅動筆墨煥發出精神神態,一幅牡丹圖,因德抒懷,總是筆筆趨向意志,墨彩渲染顯發境界,因形造意,獲取的藝術成就是激越的仰觀和意趣的高貴。她的牡丹畫與俗筆不同質,功于雅度,實屬獨修一品,奇妙卓績。
從她畫的蝦圖中,感受到的是運筆的勁韌感,有一種很強的筆力在塑造作品的形質美感,線條的老到,經由時間的錘煉,已經做到了心手相應火候準確的完美境界,蝦畫玲瓏,施以靈透水墨,質感天然,動逸生態,不見板結呆意。畫蝦,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筆力與筆道,自古畫蝦無他人,唯有白石功力高。而在白石之后,李靜嫻用同樣堅韌卓絕的線性構建蝦畫的新高峰,并且又添加了女子繪畫線條的柔細精致,把蝦性柔中立剛,綿意藏針的特點表現得恰到好處。這種蝦意,與齊白石的蝦畫功力和而不同,可謂是前有峰高,后有巔頂,隔空有望,恰成伯仲。
如果看她的潑墨大荷,便可以感知到她對筆墨恣意精神的抒發是如此的內力豐足,灑脫奔放,筆墨勁健,在荷的張力里,顯成境界的磅礴,一幅荷塘也是人格大氣的藝術再現,她在這種灑脫的筆墨情境里,抒發的是修養的火候,而不是筆墨淺觀的火氣,畫質境界與人生修養同拍合律,觀荷識技,觀荷更識其人其德,德藝雙馨,盡在畫里。
得心應手修丹青,水墨淋漓繪灑脫。李靜嫻女士的丹青,意追韻味,無時無刻不通過筆墨的輕重虛實、剛柔方圓、徐疾頓挫等等手法,呈現動態,有動態即成韻味,筆墨所指,就成音符如歌,生發出悅耳的節奏旋律,依筆墨取韻味,這是藝術家的磨礪所成,更是藝術家的天才之功,丹青大手筆,總是天才與神匠的心意灑脫!
著名書畫評論家 史峰
2018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