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懷柔科學城建設為世界級原創創新軸承區
懷柔科學城是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三市一區" 的主要平臺之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員會、懷柔市科學城市管理委員會和懷柔、密云兩區政府組織共同編制了懷柔市科技城控制詳細規劃(地塊級)(2020-2035)。昨天公布了該條例草案,聽取了 30 天的公眾意見。
懷米世界科學中心的興起
根據控制規定,懷柔市規劃總面積約 100.9 平方公里,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硬約束,到 2035 年,規劃居民人口約 230000 人,就業崗位約 220000 人,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約 40.3 平方公里,建設規模約 2720 萬平方米,形成了適宜的人口密度和合理的建設強度。
懷柔科技城的戰略定位是: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支持,引領全球科學發現和重大前沿技術突破的新動力,符合國家戰略需要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
懷柔科學城的發展目標指向以尖端創新為主導的世界著名科學中心、以綠色創新為主導的合作發展示范區、以生態文明為主導的宜居城市模式。到 2035 年,將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和國家實驗室群,涌現出一批主要的原創科學成果和國際頂尖科學家,并將產生一批基礎性、前瞻性、橫切性、包容性和顛覆性的創新研究成果。
風景名城的保護與生態建設
控制規則 "不僅突出了北京懷柔綜合國家科學中心的源頭優勢、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的強度優勢,而且突出了首都生態保護區的自然和人文優勢,在"1×3"的總體思路基礎上,構建了" 創新型生態系統 "和" 自然生態系統 "高度一體化的總體格局,"111#3" 建設了一個鮮明的生態背景和景觀城市模式。
控制規則以多因素生態評價為基礎,嚴格執行土地空間調控的要求,通過土地整理、生態恢復和生態建設等綜合手段,創造高質量的生態環境,藍綠空間占規劃范圍的 60% 左右。
具體而言,通過培育山川、水源、茂密的森林、肥沃的田野,不斷提高生態質量,創造一個整合城市、包圍農村、培育科學精神的優美環境,建立全球森林生態走廊網絡,有效地發揮生物多樣性保護、防塵降塵、降溫降噪、提高景觀質量的重要作用,實現 "森林伴隨科學創造、園林生活"。
1.8 平方公里空置土地的劃定
建設由科學、科學家和科學城三個核心要素組成的創新生態系統是 "1#3" 總體格局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促進 "科學" 原創性創新的發展,應以物質、信息與智力、空間、生命、地球系統等學科為重點,構建支持科學創新完整鏈的功能布局。為適應科學發展的增長和實施動力,規劃約 12 平方公里的 "科學開發用地",鼓勵土地利用與建筑功能相結合,形成動態開放的科研共同體。我們將指定 1.8 平方公里的戰略空白土地預留中長期開發用地,并預留 7.6 平方公里的有條件建設區域,指導重大長期工程優化選址。
在服務吸引 "科學家" 方面,懷柔科學城將建設 "城市街區 - 社區" 四層城市生活服務圈,以提高工作與生活的統一性和便利性。
在 "科學城" 建設中,考慮到行政邊界、功能區劃特點和地理標志因素,將懷柔科學城劃分為五個空間單元:科學城中心區、科學城北區、科學城南區、科學城東區和科學牧區,并劃分為 23 個街區進行分類和分類的規劃與控制,其中科學城中心區約 28 平方公里,是北京懷柔綜合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
公告由十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二十日分為網上宣傳及現場宣傳。網上公告張貼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員會、懷柔區政府及密云區政府的網站上。市民如有任何意見,可在出版評論區提交意見。該網站位于懷柔科學城管理委員會一樓大堂,市民可在現場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