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保險業科技投入近400億元,數據元市場亟待培育
“據我所知,2019年保險業科技投入將接近400億元。作為一項科技投資,這是歷史上最高的水平。”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在日前舉行的保險技術高峰論壇上說。
出席論壇的業內一致認為,在社會、政策、經濟、科技等因素的推動下,保險業未來將面臨客戶、產品、渠道等方面的變化,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保險公司在行業中立足的重要條件。
不過,周彥莉也表示,在保險公司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政府和行業需要從培育要素市場、加快完善數據管理、加強數據管理等四個方面進一步推進數據系統建設,加快探索數據產權保護,加快政府經濟數據開放共享。
近年來,隨著我國保險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與此同時,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被視為保險業新一輪發展的契機。
“目前,中國市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1萬美元。根據國際發達市場的經驗,壽險在國內市場的深度將大幅提升。我們稱之為“我要買”的時代即將到來,“燕道數據科技有限公司CEO樓道勇,有著多年的行業精算和銷售經驗。不過,他認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市場面臨的挑戰也十分明顯。
“我們發現,雖然壽險業務仍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但市場上各業務實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專業代理商和外資壽險公司的增長速度遠遠快于個人營銷渠道和中資壽險公司。核心原因在于,傳統的銷售業務模式主要處理銷售團隊和活動率,而國內壽險在進一步發展成為成熟市場的背景下,目前人本經營模式將面臨挑戰。”婁道勇說。
在這種情況下,轉型勢在必行,而目前,包括平安、太保在內的業內多家大型保險公司已經走上了脫離人群模式的道路。
婁道勇認為,壽險轉型的核心在于商業模式的轉變,需要從原來的產品導向向客戶導向轉變。從最初的產品和人力資源管理,到客戶管理、專業服務和技術賦能。
美團保險業務總經理曾卓表示,目前,保險服務數字化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一個新的服務生態系統正在形成,即“保險+數字化”的生態發展模式。
事實上,無論是行業內的大小保險公司,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和探索。一些龍頭保險公司已經開始輸出自己的科技成果。平安、太保等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技術子公司。
不過,周彥莉也表示,要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從政府和行業層面加快四個方面。
“從某種意義上講,即使是最重要的資產也要看資產的價值”,周延麗分析說,要想很好地挖掘和利用這些數據資產,反映其價值,就必須有一個交易市場。因此,有必要培育數據元市場,為數據交易奠定堅實的基礎設施。
其次,周彥莉認為,要想把保險業的數據價值提升到與實際全要素生產率相當的水平,需要有相關的立法和制度建設和保障。
此外,要加快數據產權保護的探索,加快政府經濟數據的開放共享。周艷麗舉例說,比如,加快“三醫聯動”(醫療、醫保、醫改聯動)的數據公開非常重要。特別是一些常見病、慢性病和癌癥的相關數據,對保險業的精算、定價和風險控制具有重要價值。沒有“三醫聯動”的數據,保險公司仍將形成數據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