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持正確了, 小康才有奔頭
山西省晉中市的田野富民產業一片豐收景象,縱深的山村老面貌煥然一新,一個個走出貧困后的笑容綻放燦爛。
我們始終把消除貧困作為第一項民生工程,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最大的艱巨任務。" 晉中市市委書記趙建平說,城市堅持準確扶貧、準確消除貧困,因地制宜,找到正確的幫助方式,選擇正確的發展道路,交出合格的扶貧報告單。目前,四個貧困縣都脫下了帽子,貧困率從 2014 年的 10.4% 下降到 2019 年的 0.055%,剩下的 1279 名貧困人口在今年上半年脫貧。
夯實基礎,根治特色產業貧困
走進玉溪縣社區花卉種植基地,鮮花芬芳而來。貧困家庭張定國負責管理高標準溫室,他在棚里修剪枝葉。"聞花、學技術、賺錢、照顧家庭并不錯,日子也很美好!" 過去,張定國在國外打工,收入不穩定。現在他在家工作,月薪兩三千元。
社會城中村黨支部書記張海明說,基地采用 "村集體 + 公司 + 能人 + 貧戶" 的發展模式,村集體和企業負責經營管理和市場對接,技術人員進行育苗,進行技術指導,貧困家庭參與種植和勞動。
如果利益密切相關,花卉將為脫貧鋪平道路。該基地主任張煒表示,目前,該基地已帶領 6 戶貧困家庭種植花卉,吸收了 100 多名窮人就業,所有這些都已穩步脫貧。
工業是擺脫貧困的基本政策。"我們把扶貧產業作為重中之重,繼續努力,打好產業基礎。" 晉中市市長張淑明說。
扶貧產業一個接一個地發展起來。在西陽縣西寨鄉,食用菌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鄉黨委書記郝海平說,農村推進食用菌園建設,引進龍頭企業,建立攪拌廠、冷凍干燥生產車間,形成完整的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每畝蘑菇棚收入 2 萬元。該公園吸引了 80 多名農民,并與 20 個貧困家庭簽署了利益關系,并計劃推動 100 名農民今年開發 500 畝蘑菇棚。
李雙喜在安家莊村開著三輪車,正把細菌棒運到棚子里。他高興地說:"我老了,我家的土地被轉移到公園,每畝租金 700 元。" 當你來公園工作的時候,你可以每天掙 200 元,過著腳踏實地的生活!
把重點放在困難的問題上,更堅定地彌補缺點。
和順縣松巖鎮七里灘村,位于太行山深處。2016 年以前,村民只能走一條泥路走出村莊,下起大雨,齊里坦村幾乎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系,生活不便,一直是村民們的 "心臟病"。
對于村民們迫切期待的基礎設施問題,和順縣就是針對這個問題來彌補不足的,新建成的盤山水泥路通向縣城,硬化的公路通行群進入了房子,手機信號滿了,齊里灘村充滿了活力。"村民們對脫貧攻堅所帶來的變化表示感謝。" 在村的兩個委員會的領導下,脫貧致富的精神已經足夠了!" 村一書記黃韜說。
像七里壇村一樣,晉中還有許多深貧困的村莊。"我們把重點放在了貧困上,加快了彌補不足的步伐。對于土壤和水不能一邊居住的地方,我們將把幫助窮人和重新安置窮人作為一項關鍵舉措,以推動窮人從貧困轉向貧困,并將他們的工作轉變為貧困。" 晉中扶貧辦公室主任郭鳳輝說。
我去年掙了 15000 元,是搬遷前的五倍,"他說。" 去年的農民工收入、清潔收入和土地轉讓租金是搬遷前的五倍," 他說。在玉溪縣扶貧拆遷區的新房里,西莊村的社交鎮玉河縣剛剛算出了收入賬戶,滿面笑容。
改遷安居樂業。晉中市重點開展扶貧拆遷配套工作,確保貧困人口穩定就業,逐步致富。全市 6862 名有工作能力的勞動者已達到工業就業保障率的 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