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中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美國一位政治家最近說,中國的經濟“太基于對空氣、土地和水質的魯莽忽視,中國人民和世界應該得到更好的對待”,“中國對全球近 30% 的塑料污染負有責任,是最大的汞排放國,海洋垃圾和溫室氣體”。對此,生態環境部發言人劉友斌 28 日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出于政治目的,美國一些機構和官員對中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突出貢獻視而不見,劉友斌說,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普遍的民生福祉,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明顯成效:與 2015 年相比,2019 年全國地表水水質較好,水質優良斷面比例提高 8.9 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重下降 6.3 個百分點,地級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 23.1%。到 2019 年底,“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環境領域 9 項限制性指標中,有 8 項已提前完成。預計到今年年底,各項目標任務全部完成。
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中國始終堅持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采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降耗、提高能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成效顯著。多年來,中國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還采取措施積極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高度贊揚。”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公平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各自能力的原則,推動《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地實施,繼續推進公平、合理、公正的建設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共贏,主動承擔起適合我國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的國際責任,兌現承諾。”
據悉,中國在改善環境質量方面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賞。去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了《北京市近 20 年大氣污染控制進程與前景評估報告》。據信,北京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世界上沒有其他城市或地區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有很多經驗和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鑒。”多年來,中國與許多國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保持著密切合作,取長補短。我們真誠地學習其他國家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有益經驗和做法,虛心聽取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但不能接受出于政治目的的無端指責。今后,我們將保持戰略決心,堅定不移地走生態文明道路,認真落實各項國際公約,提供中國全球環境治理規劃,貢獻中國智慧,以更大的決心和力量,為建設全球生態文明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劉友斌強調。
“美國是世界上溫室氣體累積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美國現任政府不僅不正視自己的責任,還廢除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內行動計劃,正式退出《巴黎協定》。美國不能通過把責任推給其他國家來改變自己的形象,這是國際社會可以看到和承認的。我們希望美方集中精力履行承諾和責任,以實際行動與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李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