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深陷第2波疫情” 多國重新開啟全面有可能局部封鎖
在歐洲,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高峰壓力,世界衛生組織 27 日表示,該地區每日死亡人數比前一周增加了 40%。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已決定重啟國家封鎖和隔離措施。英國的形勢嚴峻,但防疫措施尚未升級。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林說,歐洲 "陷入了第二波疫情",并預言 "今年的圣誕節將與往常大不相同"。
我怎么才能說到這一點呢?
在 2020 年春季,歐洲部分地區爆發了第一波疫情,而一些國家則避免了最嚴重的疫情。
當時意大利、西班牙、法國、英國等地區受疫情影響最嚴重,他們采取嚴格封鎖等有限制的防疫行動,疫情指標紛紛大幅下降,但都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
進入夏季后,防疫措施開始松綁,商店、餐館和非必需品的酒吧開始重新開張,旅游也開始恢復。
到 8 月份,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再次上升,10 月份后上升速度明顯加快,這提醒了政策制定者。
英國:三級封鎖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英國每天有多達 100000 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這項由倫敦帝國學院(Royal College) 進行的研究顯示,這一流行病的傳播正在加速,估計每隔九天就會有一倍的感染病例。報告的作者表示,英國正處于 "艱難時期","必須做出改變"。
然而,英國在英國實施的 "三層封鎖" 制度目前并沒有改變。約翰遜首相說,這一制度是一種 "溫和的" 和 "平衡的" 在保護經濟的同時拯救生命的方式。
法國:經濟 " 絕不能崩潰
法國宣布,將從 10 月 30 日起實行家庭隔離,除非它必須上班或因醫療原因,而且它必須首先填寫表格,說明外出的原因。不得參加社交聚會。
法國總理卡斯蒂爾宣布,所有六歲以上的學生上課都應戴口罩。這項強制性規定最初只適用于 11 歲以上的學生。政府還敦促雇主讓雇員每周 5 天在家工作。
與上次不同,公園和市場照常開放。
法國總統馬可 28 日在宣布最新封鎖計劃的電視講話中說,法國和歐洲鄰國一樣,陷入了突然加速反擊的流行病局面。然而,他永遠不能強調“公共服務的停滯和崩潰”。
德國:“漫長的冬天”
德國的防疫封鎖比法國稍松。從 11 月 2 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行部分封鎖和隔離,直至 11 月底。這是聯邦政府和 16 個州之間的協議。
健身房、電影院、餐館和酒吧都關閉了,但允許外賣;學校和幼兒園不關閉;社會交往僅限于兩個家庭,最多 10 人;旅行暫停。
因此遭受損失的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可在 2019 年 11 月向政府申請最高 75% 的收入賠償。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merkel)警告說,今年冬天將是“漫長而痛苦的四個月”。
盡管第二波疫情已席卷歐洲,但并非所有國家都對這一流行病采取了國家封鎖措施。
意大利是歐洲首輪新疫情的“震中”。這一次,它一個月來沒有松懈,制定了新的限購措施。全國所有餐館和酒吧必須在下午 6 點關門,但外賣可以繼續。體育館、游泳池和劇院都關閉了,但博物館、畫廊和展覽館可以繼續開放。禁止集體舉行婚禮、洗禮和葬禮。
西班牙政府 25 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并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宵禁。除了加那利群島,其他地區的居民必須在晚上 23:00 到次日早上 6:00 在家里。
捷克共和國是歐洲每 10 萬人中感染率最高的國家,兩周內每 10 萬人感染率為 1448 人。政府實施了部分封鎖措施,關閉餐館、酒吧和舞廳,禁止在公共場所飲酒,禁止 6 人以上聚集,并在公共交通場所戴口罩。
比利時的人均感染率是歐洲第二高的。4 月 6 日第一輪疫情高峰過后,各項指標迅速上升。德克羅總理 28 日在電視講話中說,形勢“嚴峻”。
荷蘭實施為期四周的部分封鎖,酒吧、餐館、咖啡館等場所從 10 月 14 日晚起關閉,只允許外賣服務。晚上八點以后,雜貨店被禁止賣酒。但是學校沒有關門。人們被要求在家工作,公共交通維持著最基本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