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次重大沖擊疊加在一起,中共中央五中全會為中國作出了回應
中共中央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星期四閉幕,發表公報,以"六新"描述了"十四五"期間的主要目標,闡述了中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長遠目標。全會繼續貫徹黨的十九大的總體規劃,保持了中國進步的戰略節奏和精神面貌,顯示出國家在形勢變化中具有很強的彈性和毅力。
眾所周知,今年世界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中國經歷了兩大挑戰,一是來自美國的戰略遏制挑戰,二是來自新型冠狀病毒的公共衛生挑戰。這些挑戰都來勢洶洶,而且具有未來的不確定性。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和2035年的長期目標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制定的。
很明顯,他們沒有把中國的發展列車趕出軌道,甚至對列車的速度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它們提供了新的信息和條件,但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促成了中國驚人的適應性的爆炸性形成,中國人民變得更有見識,應對挑戰的能力系統也變得更加復雜和厚重,就像病毒在變異一樣,但我們抵抗能力的增強和更新總是可以超越它的。
全會不僅規劃了"十四五"計劃,而且設計了十五年。不確定性如此之大,如何做到這一點呢?近年來中國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建立了國家發展的超級穩健性。無論變量多么大,經過對中國的系統處理,它都會縮小。對抗美國的斗爭和與新型冠狀病毒的斗爭已經疊加在一起。這種承載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為我們提供了足夠大的規模來衡量未來。
因此,"十四五"計劃敢于在所有六大領域提出新的成就,不能排除新的冠狀病毒的影響。美國可能會發現更多的麻煩,但中央有信心消除和抑制這些風險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這種信心得到了公眾信心的充分反映。美國對中國無能為力。不管新冠肺炎在世界上發生了什么事,它在中國重新流行的可能性很小,這也是大多數中國人對未來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