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棟:美國和印度已經是準軍事聯盟了嗎?
在美國和印度關于外交和國防問題的第三次部長級對話上,美國和印度簽署了"地球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定"((Beca))。到目前為止,美印兩國的防務關系遠遠領先于其他領域,框架條約、美印國防關系框架協議和四項職能合作協議都是兩國的支柱。在這方面,許多輿論認為,美國和印度已經走向準軍事聯盟,甚至聯盟關系。然而,在我看來,美國和印度之間這種不對稱和不平衡的關系在質量上仍然不同于聯盟或準聯盟。從印度的角度來看,它沒有放棄其戰略自主權。
第二,美國和印度之間的關系基本上是平等的關系,這不同于美國與傳統盟友之間的從屬關系。當美國與其他盟國簽署四項功能性協議時,盟國幾乎沒有談判的余地,而大多數盟國不得不被動地接受這些協議。但印度不一樣。在談判每一項協定時,印度都作出了修改,并提出了重要的保留意見,以防止其受到美國的控制。印度對美國的戰略擔憂是貝克長期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雙方簽署的貝卡協議的細節還有待進一步透露,但印度的考慮肯定會在多個方面得到反映。
再次,當前的國際格局已不適合用新的同盟或準同盟體系來解釋。一方面,當今世界不是冷戰兩極對抗的格局,而是一個超級復雜的國際體系。敵我關系界定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經常發生變化。美國與盟國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出現了"消融"現象。共同夢想的現象更加普遍,日本更加追求戰略自主性,德國與法美之間的分歧加大。國際環境在變化,傳統盟友對美國戰略可靠性的信心在下降。很難想象印度會成為美國獻身的新盟友。另一方面,無論是聯盟還是準聯盟,都需要對共同的威脅來源和利益進行清晰,明確的界定。這在目前很難做到。中印之間雖然存在分歧,有些分歧還難以調和,但也存在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和共同利益,這也是兩國之間無法回避的。敵人和朋友不是可以用來形容中印關系的概念。對于兩國來說,冷戰邏輯都不能用來組織各自的印中政策和相應的準同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