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金融應用程序層出不窮,促使欺詐例行公事
10月26日,中原信托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近期有不法分子利用中原信托的名義,通過微信等相關詞語向特定群體發送網頁二維碼鏈接,并顯示“錢”,“三分寶/五分寶/長期寶/短期寶”在相關頁面和應用程序中。
10月30日,一位投資“龍寶小寶”產品的用戶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認識一位在提克托克的朋友,他主動以愛心、教書、理財等名義帶她掙錢。當他開始投資時,他真的獲利了。在他投資了一些錢后,顯示銀行卡的錯誤很難提,本金被騙了。
今年以來,中原信托、紫金信托、中信信托、華奧信托、中航信托等信托公司相繼發表聲明稱,存在不法分子利用信托公司名義進行財務欺詐,廣大投資者需提高警惕。
10月30日,中原信托相關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如果投資者通過某些人推送的特定鏈接下載該應用程序使用,且其財產已受損,則不應繼續投資。建議立即聯系當地派出所處理,中原信托也將配合警方調查。同時,建議客戶在投資產品信息前,先致電官方客服核實app和金融資產。
時代周報發現,事實上,今年以來,除了信托公司外,持牌消費金、京東百條、金融科技公司等機構和品牌參與放貸業務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盡管相關機構已多次澄清,“假名”事件仍層出不窮。
據中國信托業協會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24家信托公司通過財富app新增客戶6.76萬戶,在移動客戶端實現身份識別、人臉識別、獨立開戶、電子合同簽訂等功能。
隨著信托理財的發展,信托公司已經無法防范“假”的灰色理財。
時代周報發現,從2013年至今,多家信托公司每年都會發布“以信托公司名義銷售虛假信托產品”、“收取信用卡或個人小額信貸手續費、進行詐騙活動”等聲明。
如何通過假冒應用作弊?投資者如何避免被騙?
10月30日,中信信托相關業務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近日,有客戶向公司反映,有不法分子假冒中信信托。目前,投資者被騙。客戶反饋后,中信信托及時發布了澄清公告。
中信信托在聲明中表示,公司及其子公司從未開發過“中信信托”、“中信信托智多信”、“中信信托家族信托”等應用軟件,也從未通過上述應用向投資者推薦任何金融產品、投資項目或個人貸款業務。
對于詐騙套路,錦州網警巡邏執法被披露。首先,騙子會在國外設置服務器,利用假基站偽造官方號碼,并向用戶發送含有注冊鏈接的詐騙信息;或者通過金融機構的虛假客服,誘使受害人下載假應用。
當受害人下載仿冒app時,詐騙者會利用個人信息驗證、身份驗證等手段,獲取受害人的銀行卡號、密碼等;或通過收取所謂的制作成本、解凍費、保證金、保證金等方式獲取。,受害者會被誘使把錢轉到特定的賬號。
詐騙分子在獲得受害人的相關信息后,會直接拿走受害人銀行卡的余額;或者在收取所謂的生產成本、解凍費、保證金、保證金后,直接對受害人進行敲詐。
11月1日,信托業人士告訴記者,對于假冒的信托產品,投資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信托意識水平。事實上,所有款項都支付到相應項目的托管專戶或集資專戶。這個項目的真實性可以通過賬目來判斷。產品真偽無法確認時,應直接與信托公司聯系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