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阿拉伯之春十年后中東的困難
阿拉伯之春被推遲了整整十年,因此一些人稱它為"阿拉伯之春"的漫長周期。在過去十年里,中東地區還沒有成功轉型的例子,更不用說一個可以借鑒的發展模式。在區域和平領域,任何最初和新出現的熱點問題都沒有完全得到解決。
在過去的十年里,中東出現了許多混亂。首先,外部大國的領導能力正在下降,但與此同時,大國之間關系的復雜性正在增加,造成更大的破壞性。例如,美國特朗普政府在巴以問題上的極端做法,以及美國、俄羅斯、俄羅斯和土耳其在許多問題上的關系,都不利于地區局勢的穩定。
第二,地區民族分化組合的復雜性正在增加。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繼續相互對抗的同時,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矛盾加劇了,海灣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達成了和平,圍繞地區熱點問題的各種陣營組合令人眼花繚亂,冷戰、地區格局的代理和宗派特征日益突出。
第三,傳統的安全威脅和非傳統的安全威脅并存。在大中東,傳統的安全危機,如內戰或準內戰(敘利亞、也門、利比亞、伊拉克)和國際沖突繼續惡化,新的風險來源不斷增加(例如最近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之間的納卡沖突以及土耳其和以色列等中東國家的強烈參與)。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核擴散、難民、海洋權利和利益爭端(尤其是地中海地區)以及水資源的競爭繼續加劇。
最后,中東的國家轉型和國家建設是極其困難的。目前,中東許多國家都面臨著國家轉型和國家建設的壓力,民族轉型的困難在于找不到合適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國家建設的困難在于外部控制和內部認同政治(教派、民族等)難以發展政治經濟。
中東出現這樣的亂象,有其制度性根源。一是中東體系有很強的外部輸入和外部干預。中東地區的體系是在殖民主義的歷史傳承基礎上形成的,中東地區事務,熱點問題,國內問題,不是靠區域合作或內部自治就能解決的。中東地區事務的主導權主要掌握在美國,俄羅斯,歐洲大國等手中,中東地區主義十分薄弱。地區國家特別是地區大國干涉他國內政,構成外部干預的第二層次,在諸多熱點問題上形成雙層或復合代理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