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斯托爾大學為古代東非牧民的飲食和生存實踐提供了第一個證據
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大學)領導的一組科學家和佛羅里達大學的同事為古代東非牧民的飲食和生存實踐提供了第一證據。
眾所周知,牧區教義的發展改變了世界各地草原上人類的飲食和社會。幾千年來,放牧牛一直(而且現在)是整個東非大草原的主要生活方式。
在考古遺址上發現的大量和高度斷裂的動物骨頭證明了牛、綿羊和山羊對這些古人的重要性。
今天,這些地區的人們,如肯尼亞的馬賽(Maasai)和桑布魯(Sambru),靠動物奶和乳制品(有時是血液)生活,他們從牛奶中獲得60%至90%的卡路里。
對于這些牧民來說,牛奶是必不可少的。在干旱或干旱季節,牛奶短缺增加了營養不良的脆弱性,并導致肉類和骨髓營養素的消耗增加。
然而,我們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東非人擠奶的時間、牧民準備食物的方式或他們的飲食可能包括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知道他們已經開發了C≥14010乳糖酶持久等位基因,這一定是由于全脂牛奶或含有乳糖的乳制品的消費所致。這表明該地區必須有長期依賴乳制品的歷史。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對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四處古陶器遺址進行了調查,這些陶器有4000年的歷史(C 5000到1200 bp),被稱為"新石器時代的田園",采用化學和同位素相結合的方法來識別和量化容器中的殘留物。這包括提取和鑒定脂肪酸,即烹飪過程中吸收到鍋壁中的動物脂肪殘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