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倔強青銅到星耀大神,年輕的副總裁這樣煉成
最近,《青年文摘》刊登了一篇介紹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副總裁吳勇老師的文章,講述了吳勇老師從倔強青銅到星耀大神的歷程。滿懷信心,充滿激情,不懼挑戰,迎難而上,吳勇老師的故事說明,只要有一件事能讓我們保有真正的激情,那就夠了,因為真正的激情本身還會散發出無限的創造力。
仰望星空的人,總以為星星就是寶石,而飛上星空的人知道,那里還有遠比寶石更珍貴的東西。把握機遇,勇往直前,希望每一位有志者都能開辟自己的天地!
本文發表在《青年文摘》2020年七月上
作者:曉航
活力曲線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激情滿懷、勇于任事、思想開闊、富有遠見。他們不僅自身充滿活力,而且有能力帶動自己周圍的人”,在視頻連線時見到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副總裁吳勇,一下子就被他透露的那種輕快和幽默感染。
單看外貌,他就像一名90后,完全不符合想象中叱咤風云的集團副總裁的樣子。確實,除了成熟和堅定,歲月幾乎沒有在80后的他身上留下痕跡。
美國社會學家理查德·桑內特曾在《匠人》中寫道:“只要擁有一種純粹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我們每個人都是匠人。”兩小時的暢談,將吳勇從青銅到星耀的職場歷程呈現在我面前。我仿佛看到那個身披戰甲的少年,堅定地走來;看到那個少年臨危受命,經歷千錘百煉;看到那個少年,張揚著自信,勇往直前。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
“任關山萬里,重巒疊嶂,我自揚鞭策馬,放歌行,踏破賀蘭山闕。”大學時代,吳勇就是揚鞭策馬、叱咤校園的風云人物。做過四年班長、兩年學生會主席的他,自信張揚、積極實干,無論社團活動還是學生工作都游刃有余,學生時代就展現出幾乎“一呼百應”的領導力和號召力。帶著這樣一股昂揚的自信,吳勇一心向往在北京的廣闊天地大展拳腳。進入中國百強民營企業后,他原本計劃著大展身手,卻不料龐大冰冷的機器只需要按部就班的螺絲釘,不需要張揚個性的夢想家,吳勇內心的激情和沖勁無處安放,受困于現實茫然四顧。
仿佛命中注定般,吳勇結識了在新航道工作的張凡林(現任新航道集團副總裁),張凡林談起工作時的神采飛揚讓吳勇心生羨慕;當吳勇第一次在現場聽到“中國雅思之父”、新航道創始人胡敏教授的講座,當時就有驚艷之感:“天哪,這么厲害!”他激動地與身邊的人分享:“大家多聽聽、多學學!”而“胡雅思”對年輕人的包容和支持,更是徹徹底底打動了吳勇。“這不正是我所向往的工作嗎?”于是,2008年4月,吳勇正式加入新航道。之后,吳勇才了解到,胡敏不僅是第一位探尋雅思的中國學者,更是中國雅思培訓產業化的開創者。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從化學專業跨界到英語教育、出國留學服務,這中間隔著的何止一座珠穆朗瑪峰。而吳勇之所以能夠成功翻越,可以歸結于他善于學習,并且有極強的學習能力。“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對吳勇而言,胡敏不僅僅是老板,更是榜樣和偶像。吳勇抓住每一次學習的機會,一場場講座聽下來,其認真程度,與現場的大學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其獲益之深,讓原本是英語教育門外漢的他,很快登堂入室并茁壯成長了起來。
對自己“狠”一點,
直到你發現自己從小草長成了大樹
“要想獲得提升,就要對自己狠一點,采取大膽和超出預期的行為,拓展你的工作范圍。”進入新航道不到一個月,吳勇就開始了全國巡講之旅。這個小伙子背著幾乎可以壓垮他的材料,從北京一路奔赴青島、大連、威海、煙臺,每一次綠皮火車的旅程都好像“夢想號”啟航。“現在回想,都不知道當時是怎么堅持下來的。”幾個城市跑下來,吳勇開始獨立負責活動,最“狠”的一次,獨自一人在三天內連辦11場講座……父母心疼吳勇的辛苦,勸他回家發展,但吳勇拒絕了。每天肉眼可見的進步帶給他滿滿的成就感,也給了他無限的能量。
“社會之所以進步,就是因為年輕人不聽上一輩人的話,不斷地嘗試、挑戰與創新。”吳勇說。新航道第一次去內蒙古做講座時,沒有熟人,沒有資源,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吳勇嘗試著在貼吧上按圖索驥,挨個兒給媒體打電話發出采訪邀約,但要么根本聯系不上,要么被直接拒絕。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他終于聯系到內蒙古當時最大的報紙《北方新報》,對主講人胡敏老師做了整版專訪,效果極好,接下來的五場講座,場場爆滿,甚至還意外收獲了內蒙古工業大學和內蒙古財經大學兩個團培項目。
能夠輕言放棄的從來不是夢想。秉持著“我堅持,我成功”的信念,胡敏率領新航道16年“開疆拓土”,開辟青春的事業。而作為他麾下的一員大將,吳勇無疑也“感染”了這種特質。
對團隊“輕”“松”一點,
尊重年輕人的個性才能帶領他們
一轉眼,吳勇在新航道工作了兩年。他負責北京的市場和銷售兩大部門,管理著近60名員工,業績節節攀升,收入也可觀,他準備在北京安家置業,所以接到調任杭州學校校長的任命時,是不太情愿的。
胡敏的一句話打動了吳勇:“在北京,你可能只是一個部門主管,但去了杭州,你會有無限可能。”對不確定的未來的無限渴望,又點燃了這顆年輕的心,他義無反顧地去了杭州。
當時的杭州學校可以稱得上“慘淡”,營收只有兩萬元,卻欠債好幾十萬。辦公樓層連廁所都沒有,團隊僅有的八個員工都比他年長。管理觀念和工作方式的沖突,導致質疑聲四起:這個校長太年輕了!
“團隊不理解,客戶不認可,同行看不上”,是吳勇和杭州學校當時的處境。通過篳路藍縷的努力和一系列得力的舉措,學校終于開始穩步發展,卻不料,這時又出現了團隊氛圍不佳、年輕人離職率高的問題。
最終,他發現問題的根源指向了自己。一直以來,他采取的都是強硬的管理手段,結果,不僅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反而使抵觸情緒在團隊中傳染、發酵。
吳勇嘗試改變自己,舉辦座談會,虛心聽取大家的想法,調整工作方式;通過團建、舉辦生日會,和員工們打成一片;經常和團隊一起開會、一起討論,研究出沿用至今的“杭州模式”,將團隊的激情和創造力賦能到極致……吳勇深刻意識到,要對員工們“輕”一點,Z世代的人群需要的是尊重、平等與利益共享。自己不僅要懂得年輕人,更要時刻保持活力。
吳勇喜歡健身,就帶動整個團隊一起運動,還嘗試了年輕人喜歡的抖音短視頻,意外成為擁有二十多萬粉絲的“網紅”,被親切地稱為“大長腿校長”。“我們杭州團隊都是帥哥美女,精氣神一看就不一樣。”吳勇笑稱,“保持激情與活力,才可能創造奇跡。”
2014年,杭州團隊實現了業績幾連跳,從倒數一躍進入集團的第一梯隊,吳勇也成為榮獲集團第一批CEO特殊貢獻獎的分校校長。
2015年開始,吳勇因為工作安排頻繁出差,經常無暇顧及團隊的實際業務。然而,想象中的混亂場面并未出現,反而給了團隊迅速成長的機會。吳勇形容,那時的他真正有了高層的感覺。吳勇回憶:“我把工作安排給各個中層管理人員,讓他們帶領自己的團隊往前沖,也允許他們犯錯。允許犯錯就是讓他們真正看到自己的問題,心甘情愿去改變,這樣的成長才是貨真價實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吳勇強調:“對團隊要‘松’一點,當然,寬松的管理方式并不意味著散漫,我在不斷磨合的過程中,提升團隊的整體實力,‘松’的背后蘊藏的是良性的發展邏輯。”
想要帶領團隊實現目標,還必須把握人性,了解企業、行業、國家,乃至全球的趨勢。吳勇喜歡研究各種趨勢,然后有針對性地制定各種政策,帶著團隊勇往直前。這些年,杭州學校從八個員工發展到1000多個,學員從十多個發展到每年近兩萬,業績常年居全國新航道學校前三名。吳勇也再次在2017年和2019年榮獲集團CEO特殊貢獻獎,成為集團唯一一位三次獲此殊榮的校長。
忙碌的工作之余,吳勇會和家人一起旅行,陪兒子踢足球。用心工作的同時享受生活,這是吳勇最樸素的夢想,也是他對團隊的希望。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從倔強青銅到星耀大神的這條路,看來崎嶇卻也尋常,只要把握機遇,保持旺盛的戰斗力,勇往直前,每一位有志者都能開啟屬于自己的無限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