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在中國擁有全球前五大影響力,"公園城"的品牌效應迅速釋放。
不久前,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和2035年長遠目標的建議指出,要注重講中國故事,創新和促進國際交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各級文明對話。
在昨天(11月6日)在上海舉行的"城市品牌建設(上海)論壇"上,最新的"2020年中國城市海外影響分析報告"提供了來自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成都的觀察結果--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成都在國內十大GDP城市中名列前五,成都在海外品牌建設和傳播方面排名第一。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林偉表示,隨著城市的不斷崛起,一個民族品牌的對外傳播需要通過城市的聲音來完成。原因是,隨著人文精神的高度重視,不同城市所代表的民族多樣性是品牌建設最需要的特色。
許多行業專家更擔心的是,十多年前,由于"我不想離開的城市",并在中國廣為人知,究竟是什么讓我們有可能進一步站在中國,與世界對話,在世界上贏得品牌聲譽?
多項指標排在前列,成都國際品牌建設成績突出
作為這份報告的發行人,參考新聞社參考智囊團主任劉華提到了去年中國城市國際影響分析的一個新趨勢:國際智庫和研究機構對中國的關注明顯升溫,一些組織甚至對中國城市進行了專門研究,并繼續跟蹤這些城市作為長期項目,這表明中國城市的處理與國際大都市的待遇是一致的。
特別是,這份報告對城市海外智囊團的關注程度進行了排名。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對外開放的時機不同,但成都在吸引海外智庫方面排名第四,僅次于北京、上海和廣州,超過了深圳、天津和杭州等沿海城市。
一方面,成都城市能源水平的提升,使其成為關注中國國內外城市發展模式的典范。該報告反映出,成都在海外交通連通性方面排名第四,僅次于華北和廣州的三個城市。在領事機構影響的政治連通和文化連通程度以及友好城市數量方面,成都排名第四。
這種變化首先會影響成都在國際智囊團公布的各種名單上的表現。根據這份報告,成都以其超高的就業增長率和良好的人均GDP增長率躋身世界前三,僅次于愛爾蘭都柏林、美國圣何塞、以及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高度重視。
吸引更多關注的是,成都在2016年首次躋身"世界城市名冊"前100名,今年連續上升至59位。GaWC副主任本·迪拉德(Ben Dillard)指出,成都已成為全球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
但同時,這也與成都國際品牌建設的能力密切相關。
在分析成都排名的變化時,米爾肯研究所亞洲中心研究部主任兼總經理黃華月曾指出,成都在爭取城市競爭力的同時,不僅促進了就業機會,而且提升了來成都享受理想生活的態度,這個文化品牌已經成為城市的一種競爭優勢,這也使他情不自禁地欣賞,"這是比較獨特的,我非常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