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科研快車"進軍成都探索創新與合作機遇
今年是中歐建交45周年。作為中歐科技創新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歐科研快車”研討會于11月5日進入四川成都,介紹了中國科技計劃和歐盟科技計劃(地平線2020)的相關政策,歐盟及其成員國的科技創新政策和中國的科技合作,中歐科技創新項目聯合資助機制的參與規則等,四川省科技廳副廳長表示,“中歐科研快車”活動在四川舉行,為四川省與歐盟國家深入開展科技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機遇和平臺。四川愿與各方一道,推動國際科技合作事業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發展。
在歐盟駐華使團部長、科技參贊魏立國看來,科研創新是中歐合作關系的支柱,加強科研創新將對深化中歐關系產生重要影響。
中國和歐洲在科技方面長期合作。據了解,中國科技部與歐盟科研創新司于2015年正式啟動中歐科研創新聯合資助機制,并支持雙邊大學,科研院所與企業在現有合作的基礎上開展合作研發。2018年,雙方正式啟動為期3年的科技創新旗艦合作項目,首次實現共同確定領域、聯合招商、對等支持。
因此,歐盟致力于在“地平線2020計劃”下開辟與中國的合作領域和渠道,促進中歐之間更多平等互利的合作。
根據歐盟發布的2018-2020年研發計劃,歐盟未來三年將投入300億歐元用于技術研發,分為基礎研究、應用技術和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三部分。其主要目的是整合歐盟國家的科研資源,提高科研效率,促進科技創新,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注意到,除了宣傳地平線2020的相關政策外,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政府間合作政府間專門小組的項目負責人和代表們在沙宣傳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專項申報政策歐盟及其成員國以集團化的形式提出了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的政策,對各自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創新政策進行了介紹,包括比利時、捷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是中國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交通的中心城市,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外國領事館最多、國際航線最多的城市。“一帶一路”也是中國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關鍵力量。四川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生力軍。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歐洲司司長石玲表示,希望歐盟和歐洲國家的外交官從科技角度看待中國不同地區的發展,希望通過“中歐科研快車”系列活動,充分挖掘中歐科研創新合作的機遇,進一步發展中歐務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