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電商之困:專家解讀"歷史上最嚴格的網上商店注冊政策"及其影響
即將到來的"雙11"可以被稱為電子商務狂歡節,但小型和微型電子商務可能面臨最新政策帶來的考驗。10月2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供公眾咨詢。其中許多規定,如"零星小額"豁免登記的數量標準和提交電子商務平臺信息的義務,將直接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經營活動,甚至影響到電子商務行業的經營環境。
2019年開始實施的"電子商務法"要求電子商務經營者依法向市場主體登記,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但"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個人支出"的零星小交易除外,但法律沒有對零星小交易作出具體解釋和定義。
意見草案通過了"明確統一交易數量+區域差別交易金額"的決策框架,明確界定為零星小交易,年交易量不超過52筆,年交易量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城市私營單位去年的平均工資。
小型和微型電子商務是創造和吸收就業機會的主要力量。今年7月,商務部電子商務信息化司發布的2019年中國電子商務報告顯示,去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4.81萬億元,其中網上零售10.6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5%。電子商務從業人員達到5125.65萬人.其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速,與扶貧工作密切相關.這項被稱為歷史上"最嚴格的"注冊政策的規定大大縮小了小型和微型網上商店的注冊范圍,因此,咨詢草案一經公布,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限制交易數量和區域差異交易數量是否合理?這一定義標準對小企業和微型企業有多大影響?實施可能有什么問題?如何處理在線和離線、新經濟和傳統經濟形式之間的關系?主管部門、知名大學和互聯網行業的專家回答了上述問題。本文是根據外經貿大學法學院10月31日在促進小微電子商務發展和優化商業環境研討會上所作的客席演講得出的。
王鵬:注冊中小經營者的難點
(王鵬,有14年電子商務經驗的平臺商)
首先,52項限制和網店交易與工資等凈收入的比較是非常不合理的。例如,一名失業工人以10元的價格出售了60根繩索,賺了600元。因此,他必須申請營業執照?即使銷售高于當地平均年薪,小型和微型商店的平均利潤率為5%,這決定了凈收入可能不足以補貼家庭。
第二,在實踐中,對小經營者來說,注冊并不容易。"首先,"開門比進屋容易":雖然市場監管機構允許網店登記為營業地址,但銀行已停止向按照中央銀行規定注冊家庭地址的自營職業者開設公共賬戶,也不承認網上商店地址,而沒有公共銀行賬戶,稅務發票和公共業務收據就無法實施,而公共銀行賬戶是個體工商戶必須遵守的條件。
他說:"第二,如果登記工作完成,稅務費用便會隨之增加。"如果發票是自己開的,那么就必須配置打印機、稅控面板、代理簿記,年費4000-6000元;代開發票也很麻煩,因為根據國家稅收的一般規定,實際稅額小于1元的,稅務局不得開具發票,即銷售低于34元的產品不能開具發票,這是零星小企業的主要價格范圍。此外,稅收的時間和運輸成本也很大,如果在新疆,稅收成本會更高。
最后,"打開很容易關閉"。雖然工商注銷很容易,但取消稅收的難度很大,涉及到核查、審計等諸多程序,而賬目不清是目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實際問題。注銷登記一經公布,自營職業者就不能解除與原單位的關系,甚至找不到工作。甚至可以涉及個人信用。這反過來又阻礙了創業的積極性,導致大量的底層企業被擠出市場,從頭和腰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