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民說》:金融開放與穩定注入生活用水促進高質量發展
開放在中國金融市場上是一個高頻詞。近年來,一系列開放措施被加速,這不僅為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持,而且也為產業本身的轉型和升級提供了幫助。在這個問題上,金融人理論與工行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石和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創新和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顧偉宇就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記者:請總結一下近年來金融開放的階段性進程和成就。
程石:近年來,中國金融開放正處于加速階段。仔細看看,2015-2018是一個堅實的基礎階段,2019年是一個加速著陸的階段。自2015年8月11日匯率改革以來,整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為整個金融開放奠定了一系列物質基礎。2019年,一系列對外開放的金融措施陸續出臺,包括滬港通和港股的全面流通,包括全面擴大連通性。我相信近年來整個金融開放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
谷維宇:近年來,中國的金融改革和開放確實發展迅速。事實上,從很長一段時間來看,我國的金融開放是從2000年開始的,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階段:從2001年到2006年,金融開放主要圍繞金融服務業開放,而且速度也很快;從2015年到2019年,我們進一步加快了金融服務業的開放,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例如,正如剛才所說,通過開放滬港通和滬倫通,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都會向外國開放。結合當前形勢,我國也在進一步加快金融開放相關措施的集約化引進。
記者:中國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步伐正在加快,這些改革措施對金融市場和投資者,特別是對銀行業和保險業有何影響?
成石:首先,從行業的角度來看,銀行保險的開放加劇了銀行業的競爭。事實上,它迫使整個金融機構提供更好、更優質的金融服務。我們可以看到,銀行保險制度的開放,造就了很多良好的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的產品更貼近民生,更關心民生,更有利于財富的積累和廣大人民財富的保值增值。這個行業的競爭加劇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另一方面,從整個金融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進一步的金融開放向我們引進了更先進的金融管理理念和金融監管理念,這對保護中國廣大金融消費者的整體利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記者:自2019年以來,資本市場開放也加快了,滬港通的開放和主要國際指數A股納入系數的提升,穩步提高了股市的雙向開放水平,證券和期貨對外開放的政策也在加快,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是什么呢?
顧維宇:從狹義的角度看,金融開放有兩個方面:第一,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即開放機構準入、外國投資者持股比例、外資入股資格、業務范圍、業務范圍等;第二,資本市場的開放,資本市場的開放和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因為所有的金融活動都需要在金融市場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