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污染伴隨大霧還要繼續
鑒于北京、天津、河北及周邊地區最近的空氣污染過程,國家空氣污染防治聯合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直今天(十一月十六日)說,上一次污染過程中,污染物沒有被十三號冷空氣完全清除,而是滯留在山東西部和河南,十四號開始,隨著南風再次席卷華北。
他分析說,在秋季和冬季,特別是在惡劣的氣象條件下,冬季取暖和工業生產導致區域污染物排放增加,造成北京、天津、河北和周邊地區近期內的一些污染過程。
一方面,從 11 月 14 日開始,京津冀地區迎來了新一輪不利的氣象條件,另一方面,在最后一次污染過程中,十三號冷空氣并沒有完全清除污染物,而是滯留在山東西部和河南,十四號開始,伴隨著南風再次席卷華北。
同時,從 14 日到 15 日,豫北、魯西、冀中、冀南地區的相對濕度從清晨到清晨接近飽和,出現了大霧天氣,有利于污染物的吸濕和生長,能見度進一步受到影響,感官較差。
王直認為,通過對該地區典型工業城市工業生產活動水平的分析,各類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均高于去年同期,污染物排放量相應增加,受冬季供暖的影響疊加,污染物排放處于較高水平,一旦遇到高濕、靜態穩定等不利氣象條件,很容易出現嚴重污染天氣。
根據最新的預報結果,從 11 月 16 日至 17 日,高濕穩定的情況仍將保持,大霧天氣預計將在清晨至清晨出現。京津冀中南部城市也受到逆溫、飽和高濕、水平風場輻合等不利氣象因素的影響,預計許多城市將達到中等至嚴重的污染水平,其中石家莊、邢臺、邯鄲等城市面臨著短期嚴重污染的風險。
北京將受到這一污染過程的影響,預計從十六號到十七號主要是輕度到中度污染,特別是十六號上午,由于相對濕度高、大霧和陰天,加上夜間污染物濃度上升,實際感覺很差。
從十七號晚上到十八號白晝,預計華北地區將有一個由西向東的強降水過程,經過預報小組的密切跟蹤和研究,得出降水過程比較長,降雨量較大的結論,預計太行山前方累積的污染物將得到有效去除,北京、天津、河北及其周邊地區的空氣質量將得到顯著改善,北京的空氣質量也將在污染過程結束時恢復到良好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