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再增醫學復合人才培訓模式 ,充分發揮疫情前 “偵察兵”作用
為了加快應對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公共衛生人才和醫學人才的培養,培養能夠留在基層保護社區健康的臨床全科醫生,廣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5 日簽署了人才培養協議,共同培養既懂臨床又懂公共衛生的復合型醫學人才。
全科醫生是居民健康的看門人。在社區衛生管理、疾病預防和控制方面,全科醫生是基層抗擊疫情的主力軍。然而,由于目前全科醫生的培訓過程是臨床、輕公共衛生,一直缺乏公共衛生知識和技能培訓,公共衛生能力已成為全科醫生的一大缺陷。當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發生時,社區全科醫生在傳染病監測和預警、風險評估、應急協調、應急反應、公眾輿論和信息應對方面的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已成為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如何促進 "醫學與預防融合",培養一批既懂臨床醫學又懂得公共衛生的醫學復合型人才,在重大疫情前發揮 "童子軍" 和 "哨兵" 的作用,讓更多合格的衛生看門人保護人民的健康,是疫情防控時期醫務人員培訓的命題。
在防控工作中,發現社區全科醫生缺乏公共衛生能力,疾病控制人員臨床知識有限,其不足影響了防疫工作的發展。第三所全科醫學院主任陳德雄說:" 我們迫切需要把公共衛生思想納入全科醫生的培訓和公共衛生能力,成為全科醫生的核心能力。
公共衛生學院擁有先進的理論和專業的公共衛生教師,疾控中心擁有成熟的技術成果和公共衛生體系,醫院擁有培訓基地師生的資源和教學條件。三黨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構建創新的教學研究體系,培養具有公共衛生能力的全科醫生和具有醫療能力的公共衛生醫生。
據報道,"大專院校疾病控制" 三位一體培養模式仍是中國大陸的第一種。該模式建立后,三方將在 "醫學與國防融合課程改革、優化全科醫師培訓課程體系"、"教師共享、共同建設公共衛生教學隊伍"、"共享實踐基地資源、系統培養公共衛生人才和一般公共衛生人才"、"探索學科、培養公共衛生與臨床復合型研究生" 等方面開展合作。開拓公共衛生防治、臨床治療和衛生管理的知識和技能,建立 "產、學、研、防、用" 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