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夢想之花綻放在最美年華:多地文明校園建設紀錄
在天津南開中學,周恩來總理的銅像靜靜地站在溫暖的冬日下。不時有一些學生經過,停下來,撫摸基地上的落葉。
在正義和能力的驅使下,它日新月異。南開中學在 1904 年成立之初就確立了培養中華民族生存人才的宗旨。南開中學校長劉昊說:" 南開中學師生的理想目標一直是以周恩來為榜樣,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南開學生。近年來,南開中學不斷創新辦學教育理念,開展了一系列文明校園創新活動。
從 2001 年開始,南開中學建立了 "志愿者制度"。學校鼓勵學生利用周末、寒暑假離校,踏入社會,奉獻青春,體驗收獲,每年至少完成 50 個小時的志愿者服務。20 年來,從醫院到社區,從養老院到兒童村,從圖書館到博物館,南開學生志愿者游遍了天津的街道,增強了他們對奉獻的理想和信念。
六四年前,數千名上海交通大學師生從上海來到西安,為西北地區的建設和西部地區的教育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如今,"西進精神",即 "堅持大局、無私奉獻、發揚傳統、艱苦奮斗",已融入交通大學的文化血液。"汲取文明背景,弘揚西部精神",已成為新時期交通大學師生愛國斗爭的強大動力。
作為一名年輕的學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西進精神’,灑青春和汗水,把智慧和力量奉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西安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2018 年年級博士生宋思揚最近被評為" 中國大學生年度最佳人選 "。
當早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南湖的河岸上時,廣西南寧濱湖路小學四年級的陸子明走進校園,實現了她成為人民教師的夢想。每天,陸子明都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賓湖路小學的座右銘是 "讓我們今天賽跑吧。" 在過去的 16 年里,走出這個國家文明校園的學生不僅有優異的學習成績,而且有夢想和追求。
教育,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謝曉艷校長的回答是:有夢想的人。每周一在理想課上,她為孩子們準備一個小故事,讓他們把真善美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的心中。她相信每個孩子都應該有一個夢想,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夢想教育是讓孩子們充分吸取中華民族在校園里長期奮斗積累起來的文化營養,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夢想和國家的夢想是同心同德的,實現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地奮斗。" 謝曉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