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消費在疫情過后如何“報復”?
在2020年初,這也是奢侈品行業在零售戰場上的集體嘆息。但就在分析師們一遍又一遍地預測奢侈品行業的復蘇日期之際,中國奢侈品在財務報表上悄悄地留下了一系列感嘆號。這些看似報復性的消費者逆轉真的能被稱為復蘇嗎?
普拉達(Prada)首席執行官帕特里齊奧·貝泰利(PatrizioBertelli)在一次講話中表示,普拉達的業績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業績,自國內疫情放緩并在中國恢復營業以來,普拉達的銷售額增長了60%,這當然是最新的逆轉跡象。
普拉達2020春夏時裝秀--普拉達2020春夏時裝秀
追溯到上個月,人們會發現普拉達大流行后銷售額的逆轉并非孤立現象。據"雪花環球網"援引的消息稱,上海恒隆廣場百貨店的銷售額預計在8月份將達到1.5億元左右,是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在中國的最高月銷售額。過去,一家門店的月銷售額大多在8000萬到9000萬元之間。
LV上海恒隆商店LV上海恒龍店
愛馬仕商店
4月份,還有一組令社交媒體驚訝的數字。愛馬仕(Hermès)位于廣州太谷匯輝的旗艦店在重新安裝當天的銷售額為1,900萬元,被認為是愛馬仕(Hermès)在中國的單店營業額最高的一家。你知道,在那之前,中國一直處于完全的社會孤立狀態,更不用說進入高端購物中心的奢侈品店享受消費了。也是因為時間如此緊迫,很難不將反彈銷售歸因于報復性消費。
不僅奢侈品品牌的收入數據可以作為業績逆轉的證據,而且中國的高端購物中心和免稅商店似乎也在證明,在金融危機緩慢提振后,奢侈品行業正在從之前的行業萎縮。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截至8月31日的兩個月,海南島免稅銷售收入達到55.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2%。其中8月份的免稅銷售規模為30.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7.6%,客戶單價達到6900元,幾乎是去年年底的兩倍。
海南三亞國際免稅城市海南三亞國際免稅城市
六個月前,這場嚴重而緊張的流行病危機,也給整個奢侈品行業,甚至零售業帶來了突如其來的極度寒冷。一些市場分析師還指出,經歷了嚴重創傷和挑戰的時裝業,到2022年才可能從疫情中恢復過來。但為什么僅僅在一個夏天,由這一流行病引發的行業危機就變成了催化劑和助推器?
如果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報復性消費被認為是奢侈品表現逆轉的主要誘因,那么奢侈品品牌也很難在近半年的努力拯救自己的營銷行為面前站穩腳跟。"隨著中國緊張局勢的緩和和社會隔離的解除,很明顯,奢侈品品牌也從房間里出來,甚至來中國參加表演、品牌文化活動、時裝展覽等等。如果在各種商店的收銀員面前發生報復性消費,這種自助也可以算作奢侈品牌的"報復性營銷"。
今年7月,迪奧剛剛在上海的長廊為自己的夢想設計師舉辦了展覽。這也是繼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和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之后的第三站。展覽包含275件定制服裝,讓中國觀眾了解中國觀眾的創作歷史,包括夏娃·圣洛朗(YVESSAINTLAURENT)、馬克·博昂(MARCBOHAN)和瑪麗亞·加西亞·科利(MARIAGRAZIACHI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