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 死亡的經歷讓大腦記住了什么?
在死亡的邊緣,有些人對大腦有著神秘的瀕死體驗,比如疼痛的消失,隧道盡頭的光,他們離開身體的感覺,漂浮在空中的感覺等等。
雖然很難直接研究這種特殊經歷,但科學家可以通過產生類似經驗的實驗,揭示大腦在極端條件下的工作方式。
瀕死的經歷會給那些經歷過它的人留下深刻的記憶。
當身體遭受鈍器創傷、心臟病、窒息和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傷害時,會引發一種瀕死體驗。在醫院,1/10的心臟驟停患者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成千上萬的幸存者在經歷了這短暫的痛苦后,描述自己與受損的身體分離,進入了一個超越日常存在的環境,不再受通常的時間和空間界限的束縛。這些神秘而強大的經歷可能導致他們生活中的永久改變。
接近死亡的經歷不是幻想。他們的經歷還包括遇到靈修形式,比如活著或死去的親戚、伴侶或朋友,以及天使;產生普魯斯特式的記憶回溯,甚至回顧他們生活中美好或糟糕的記憶;或者扭曲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其中一些感性現象可以用生理學來解釋。例如,隧道場景的縮小是由于視網膜周圍的血液流動減少,導致視野周圍區域的第一次視力喪失。
臨死體驗可能是積極的,這種令人震驚的經歷將精神平靜與身體遭受的巨大創傷分開,創造了一種與宇宙融合的感覺。然而,并非所有的瀕死體驗都是快樂的,有些經歷是可怕的,伴隨著強烈的恐懼、痛苦、孤獨和絕望。
任何與死亡的密切接觸都會提醒我們生命的不確定性和脆弱性,并能突破我們的一些心理界限,讓我們遠離生命消失的想法。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事件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弱,最終會恢復正常(盡管它們可能會導致創傷后應激障礙)。但在未來幾十年里,人們可能會異常強烈和清晰地回憶臨終經歷。
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中,弗吉尼亞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詢問,在瀕死體驗中,認知增強與腦損傷之間的矛盾是否可以解釋為想象力的飛躍。研究人員對122名經歷過瀕死經歷的人進行了調查,并要求他們將自己對瀕死經歷的記憶與幾乎同時發生的真實和想象事件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對瀕死體驗的記憶比真實或想象的情景更為生動和詳細。簡而言之,在他們的記憶中,瀕死體驗比現實更真實。
瀕死體驗的神經活動很難準確理解。
很難準確地理解瀕死體驗的神經系統活動,因為大腦可能以多種復雜的方式受到損害。此外,當病人躺在核磁掃描儀上或頭皮被電極覆蓋時,它不會產生瀕死體驗。
然而,通過研究心臟驟停,即心臟驟停,我們也許能夠了解到在臨死期間發生了什么。此時,病人沒有死亡,可以通過心肺復蘇恢復心跳。現在,死亡標準還包括腦功能不可逆轉的喪失。當大腦缺乏血液流動(缺血)和氧氣(缺氧)時,病人不到一分鐘就暈倒,而他的腦電圖(EEG)變成等電點,即腦電圖(EEG)是平的。
科學家們拍攝、分析和仔細研究了一些受過高度訓練的宇航員失去知覺和隨后康復的過程。他們描述的現象包括:隧道視覺和光線;從部分或完全癱瘓的睡眠中醒來;平靜地或失去理智;感到快樂甚至是狂喜;以及短暫但強烈的夢,通常包括與家人的交談,這些夢在很多年后仍會被人們記住。
臨死體驗的特殊性也決定了科學家不能在嚴格控制的實驗條件下研究這種經驗,但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例如,我們可以通過老鼠實驗來研究這一現象的某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