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產學科研合作幫助創建活體器官大數據樣本庫
中新網廣州11月16日電(蔡敏杰林杰)“器官前沿技術戰略合作簽約儀式”16日在廣州舉行。會上,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業光為首的廣州華誼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與廣州生物島實驗室、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市金隅醫療檢驗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一系列戰略合作協議,加快我國生物醫學領域前沿技術的轉化和應用。
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將有助于各方發揮自身優勢,共同幫助建立器官生物樣本基地。如中醫藥再生將充分發揮器官類技術研究優勢,生物島實驗室利用自身人才資源優勢,廣東省人民醫院充分發揮成果技術轉化的平臺優勢,金隅醫學會將在器官庫建設、精密醫學、多成分檢測、大數據分析等方面開展合作,推動器官類產業的研發。近年來,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上升。”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癌癥患者5年生存率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防癌形勢十分嚴峻。這就需要國際醫學的最新發展和腫瘤發生發展的預測、早期診斷和治療策略的制定。”
據介紹,器官樣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重要創新前沿科技。器官樣器官是體外培養的具有三維結構的微器官。它來源于體內的器官組織。通過特殊的體外培養技術,可以實現與真實組織器官的高度相似性,能夠部分模擬真實器官的生理功能,準確模擬腫瘤內部環境和對藥物的真實反應。它是對腫瘤的研究和藥物的體外模型試驗。
未來,器官類技術將在臨床精密醫學、新藥研發、再生醫學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如藥效學試驗、藥物毒性篩選等。《科學》雜志2013年將器官類技術評為“科技發展十大突破”;2019年《新英格蘭醫學》將該技術評為“人類疾病臨床前模型”。
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貴林表示,此次簽約合作是一項持續推進生物醫藥全產業鏈發展,提高生物醫藥原始創新能力,打通臨床資源渠道,培育知名企業和知名企業的工程產品。
中科院院士裴剛表示,國內器官技術在干細胞和再生生物學領域開展了大量工作。然而,在成果轉化市場的應用方面,還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中國需要彌補這個短板。要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機制,瞄準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