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邊的中國,生機滿滿
深秋季節,他們在南郊賓館林蔭道上散步。眾人口中,不時提到同一個詞匯:黃河。他們因黃河而來,此行濟南,是為參加次日的“黃河論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際論壇。
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山東省政府主辦,從黃河源頭青海到黃河河口所在的山東,從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國家方志博物館,都被派來參加。歐盟駐華大使、外國要人和專家也為了解情況做出了貢獻。
就在幾天前,11月3日,鄭州市啟動了黃河標志和吉祥物全球征集活動。同一天,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2035年遠景目標被宣布,其中兩處提到"黃河":促進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優質發展;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
為什么黃河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這始于一年多前。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優質開發論壇。此后,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優質發展正式成為國家的重大戰略。
這一戰略正在生根。
黃河邊的中國是生機勃勃的。
我不知道黃河。
很難理解中國
在"黃河論壇"上,一位專家引用毛澤東的話說:"你可以鄙視一切,但不能輕視黃河。對黃河的蔑視等于蔑視我們的國家。
黃河不僅是一條天然的河流,而且是一條漫長的文化河流。它從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瑜伽宗利盆地向東蜿蜒而行。幾千年來,黃河和長江一起孕育了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它就被認為是"四條褻瀆"(四條褻瀆,指的是"河、河、淮、吉"四條河)。習近平總書記說,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和靈魂。
根與魂"這個詞在參與者中引起了熱烈的討論。炎黃兩帝的傳說產生于黃河兩岸。在中華文明史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黃河流域。黃河滋養河黃文化、河羅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等。鄭州、西安、洛陽、開封等古都、"四發明"、"詩經"、"老子"、"史記"等經典,是黃河流域乃至全國的驕傲。黃河雄偉雄偉,塑造著民族性格。
到目前為止,黃河流域仍然是非常關鍵的。據統計,2018 年末,流域各省總人口 4.2 億,占全國總人口的 30.3%,地區國內生產總值(GDP)23.9 萬億元,占全國的 26.5%。其生態價值突出。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寶文說,黃河流域連接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區和五大沙漠,其中東平湖、五糧海等湖泊和濕地分布在河岸,河口三角洲濕地不僅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中國重要的生態走廊。
從糧食安全的角度看,黃河流域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區,黃淮海平原、汾尾平原和河套灌區是主要的農產品產區。流域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 35%,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的 34%。它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也是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此外,黃河流域蘊藏著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資源,占全國煤炭儲量的一半以上,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基地,不愧為 "能源盆地" 之稱。
沿黃河九省、自治區各有特色。
青海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肩負著保護三江源和保護"中國水塔"的重大責任,四川不僅是黃河,也是長江流域,是長江上游重要的保水區和生態建設核心區,甘肅是內陸欠發達省份,經濟發展滯后,但戰略地位重要,資源相對豐富,是黃河長江重要的水源保護區,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
黃河是世界上最富的一條河,也是寧夏最富的一條河。寧夏因黃河而生,因黃河而興。屬于全國黃河流域,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設的先行區。黃河流經寧夏先天的自然條件和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的獨特地理地形,使寧夏成為全國重要的生態節點,重要的生態屏障,重要的生態通道。內蒙古是全國牛奶罐頭,牛奶加工業居全國首位。這里的大草原是首都,北京乃至整個華北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陜西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能源資源豐富,科教實力雄厚,工業基礎好,但也面臨著發展不足,產業不優,群眾不富等問題。"。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山西在煤炭中繁榮昌盛,被困在煤炭中,一種煤導致了一個單一的產業。"自然稟賦和現實的產業基礎決定了山西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目前是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改革的試驗區,承擔著率先開辟轉型和發展新道路的歷史使命。"中原熟了,世界滿了,河南占全國1/16耕地,貢獻了1/10糧食,1/4以上的小麥,省會鄭州是"稻型"高速鐵路樞紐,區位優越,潛力巨大。山東是黃河流域東部和沿海唯一的經濟大省,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綜合試驗區。
保護黃河
是關于秋秋的。
黃河是一條母親河,但它不是一條溫順的河流。
從歷史上看,黃河洪水主要是泥沙淤積、防波堤破裂、引水,即"淤積好、決策好、遷徙好"、"三年兩折,一百年改道"。習近平總書記說:"保護黃河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可持續發展的偉大計劃。
洪水風險仍然是對流域的最大威脅。黃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牛玉國說,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下游懸空于地面,近800公里的河流泥沙淤積嚴重,主槽一般在兩岸水面4~6米以上,部分地區高達10米,其中新鄉河段高出地面20米。下游灘涂地區不僅是黃河洪水泥沙滯留的地方,也是190萬人賴以生存的家園。
黃河水資源嚴重短缺,時空分布不均。1972年至1999年,黃河下游干流斷流22年,截流長度達700多公里。1999年統一運行后,黃河干流未被切斷,引水風險已由干流轉移到支流。蘭西城市群、黃河彎都市區、西安鄭州民族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等,都需要水資源支持。
豐水之年大量水資源白白入海,枯水之年無水可用,"他說。牛玉國說,為了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水資源保障,"我們提出了‘一線,七庫,節點控制,南北一體,東西平衡’的黃河流域格局。一線,引水西線工程。7座水庫,即龍羊峽,劉家峽,黑山峽,磧口,古仙,三門峽,小浪底等7座主要控制性骨干水庫。它們蓄豐枯,維護黃河生態系統功能,防止黃河上中游五大荒漠群擴大,構筑華北西北地區堅強的生態安全屏障,確保江河不斷流。"。
經濟增長相對落后,這也是黃河流域面臨的挑戰。全國 14 個集中區中有 5 個涉及黃河流域。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院黨委書記楊開忠介紹,2019 年黃河流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 56。9%,明顯低于全國 60.6% 的水平。甘肅特別低,僅為 48.49%,在各省區市中排名倒數第二,比全國水平低 13 個百分點。山東城鎮化率雖然超過全國水平,但在東部地區排名倒數第二,與廣東,江蘇,浙江相差 9 至 10 個百分點。此外,在國家規劃建設的城市群中,黃河流域特別是黃河流域上中游地區的城市之間的距離也相當大。在關中平原城市群中,天水到西安 327 公里,高于成都,重慶兩個近千萬人口的國家中心城市的距離。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張永生說,目前,黃河流域 9 省區經濟發展很不平衡,黃河流域源頭的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和山東省東營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是 10 倍以上在黃河流域內部,也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與傳統工業化思維下,流域內部沒有形成共贏的區域關系有關。目前,黃河流域不僅整體經濟水平相對落后,發展質量低下,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任務十分艱巨。
如何走出共生共生保護與發展的新道路?"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囊團理論系主任黃成良說:" 這就要求全面實踐習近平的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堅定樹立綠色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自覺承擔著抓保護、促進發展的雙重歷史責任,深刻認識到抓高質量發展,促進高質量發展,更好地保護生態。走 "多保護、多發展" 的綠色發展道路。
快樂黃河
共同努力共同建設
使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流。" 去年 9 月,舉辦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優質開發論壇,為黃河省區加快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中央繼續關注黃河。今年 1 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了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優質開發問題,推動了成都、重慶雙城經濟圈的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河流域要努力做好大保護和大管理,走生態保護和優質發展的道路。
在生態保護方面,會議提出,要實施水源涵養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修復等工程。在高質量發展方面,要推動蘭州 - 西寧城市群發展,推動黃河 "幾" 彎都市圈協調發展,強化西安,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帶動作用,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引領作用,推動沿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此外,傳承黃河文化,要實施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工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開展黃河文化宣傳,大力弘揚黃河文化。"。
目前,中央政府制定了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優質發展規劃綱要",黃河水利委員會和黃河流域九個省、自治區聯合簽署了 "黃河流域和湖泊管理流域總體規劃和區域協調合作諒解備忘錄",在黃河文化遺產方面,黃河國家博物館的建設已記錄在案,部分省份相繼制定了黃河文化保護和傳承計劃。
機遇難得。在 "黃河論壇" 上,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特別顧問解振華認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如今,中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空前高度,前所未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建議,面向 "十四五",要切實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加強建立以流域為基礎的區域生態經濟發展體系,建設流域生態經濟。
幸福 "這個詞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會者普遍認為,黃河應該成為一條" 快樂的河流 ",讓發展回到原來的" 美好生活 ",特別是滿足人們對繁榮、新鮮空氣、清潔水源、舒適環境、宜人氣候等的需求。
消除貧困的問題正在迅速解決。例如,到 2019 年年底,甘肅少數民族地區 21 個縣(市)中有 17 個已經脫貧。山東有 60 多萬人生活在海灘地區,這是脫貧的重點地區。海灘區搬遷工程將于 2017 年啟動,并將于今年年底基本完成。
山東省省長李干杰認為,山東具有優勢和責任,在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作出了更大的貢獻。數據顯示,山東省經濟總量在黃河沿岸 9 個省、自治區占近 1 /3,常住人口占近 1 /4,進出口總額占一半以上。
黃河論壇 "舉辦地濟南,一直夢想著" 載河北過關 "。現在,利用國家戰略東風,在黃河兩岸規劃建設了 1030 平方公里的濟南新老動能轉換先鋒區,主體在黃河以北。隨著黃河大橋的建設和黃河隧道的開通,濟南已從" 大明湖時代 "向" 黃河時代 "從" 大明湖時代 " 向南北交通過渡。
一年多前,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優質開發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感嘆道:" 難道你沒有看到黃河的水從天上流過來,海浪滾到東海,再也沒有退去過嗎?
最近,水利部發布消息說,目前黃河上游干流的流量是當年同期的兩倍,考慮到上游干流水庫蓄水過多,預計今年大流將封河,第一個凌日和第一個封口日期將比全年晚一次。
我們期待著黃河源源不斷、可控的水。
我們共同努力,建設幸福之河,這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