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一起走, 南昌周青山自強自立成脫貧“奮進之星”
2020 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脫貧致富的決定性勝利結束,脫貧工作進入決戰倒計時階段。近幾年來,江西省始終堅持把戰勝貧困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項民生工程,全面實施準確扶貧脫貧戰略,感謝和奮斗,實現了 25 個貧困縣的脫貧和全部 3058 個貧困村的撤走,在扶貧攻關方面取得了決定性的成果。"-
在擺脫貧困和解決關鍵問題的道路上,一批充滿激情、智慧和勇氣帶領我們走上致富之路的先進人士在甘坡地涌現出來。自 5 月 14 日以來,中國江西網發布了一系列媒體報道,重點關注扶貧斗爭中出現的典型的感恩和奮進人物,講述他們脫貧過程中的感人故事。今天,第 16 篇文章是為了接近南昌市金縣周清山。
中國江西 / 江西頭條記者劉興報道:在南昌縣金縣下埠集鎮和唐村委員會院子里,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忙碌的人影,翻來覆去,除草,清理垃圾,在烈日下,豆珠流下草帽邊,他就是周青山。當他聽說救援隊想利用村委會的空地種水果蔬菜時,他主動上前幫忙。
2014 年,45 歲的周青山因精神疾病在和田村被評為貧困家庭。在被評為貧困家庭后,他享受了一系列醫療救助,精神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生活逐漸穩定。他開始種植水稻,養雞養鴨,自給自足,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鑒于他的身體原因(不能外出工作),支持小組申請了一個特殊職位,幫助窮人,原因是家庭政策 -- 清潔,雖然月薪不高,但家庭經濟開始好轉。
記者了解到,2014 年周青山被納入貧困家庭時,他的家庭甚至達不到基本的生活水平。他的父母年老體弱,沒有人愿意因為精神疾病雇用他工作。后來,在政府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周青山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只要村里的人提到周青山,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憑借他堅定而樂觀的信念,他走出了一條擺脫貧困的絕妙之路。
我現在 40 多歲了,我不可能吃藥來穩定我的病情,做任何大事,但我有能力工作,至少能養活我自己和我的老母親。"我不能總是依靠國家的幫助來減輕黨和國家的負擔。" 周青山和村支部這樣說,村支部也欣賞他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根據他的情況為他安排了一個公益崗位,除了村委會的日常清潔工作外,周青山自己在家養了一些雞鴨,種了一點米。
除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令人欽佩的,周青山的溫暖心靈也讓村民們贊嘆不已。"疫情爆發時,大家都不敢避免,但周慶山" 勇往直前 ",以預防和控制疫情。該村缺乏防疫人員。周青山主動報名。關村后,衛生工作人員無法進入,周青山承擔了村莊清潔工的重要任務。平時,他也會熱心幫助村民撿雞糞,收獲莊稼。當每個人稱贊他時,他總是揮手說:" 村委會和每個人都關心我,我應該還給你。
短短幾年,周青山同志從一個靠老母親過日子的精神病患者,變成了一個熱愛生活、自力更生、樂于助人、積極進取的明星。
談到未來的生活,周青山很高興地說,當我聽說村里要辦一家養雞業時,我會去那里幫忙,我可以學到一些技能,我可以賺更多的錢,生活也會更愉快。他相信只要他愿意,他就能過上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