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商品沖淡“雙11”直播會不會成為電子商務補貼的新常態?
在疫情發生后的第一次雙十一,天貓的報告卡最終被確定為4982億GMV,京東和京東發出了"2715億元的訂單",答案依然美好。
然而,與過去不同的是,天貓顯然淡化了今年國慶假期的結果。首先,天貓沒有通過gmv dabing向外界發布實時營業額數據,這在過去十年中一直是電子商務經濟的"晴雨表"。今年的舉措代表了大型平臺對雙11補貼營銷的態度;同時,鈦媒體應用程序(Ti Media App)指出,在11月11日凌晨舉行的媒體傳播會議上,阿里更注重引入消費趨勢和平臺數據能力,并側重于淡化GMV的"存在感"。
從阿里到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火藥的味道也比戰爭史上的報紙要輕;社交電子商務巨頭的用戶愿意說:"我們每天都在打架,還需要兩天國慶假期嗎?
在淡化戰爭報紙的心態下,電子商務直播已成為今年11月11日的一個新亮點。反映出消費者對這種新型購物方式的認識,今年雙11電子商務直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進一步凸顯。電子商務行業會因此"改變天空"嗎?
這三個行業自然包括互聯網電子商務巨頭,這也可能是他們低估GMV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GMV的巨大淡化有著更深層次的考慮。以阿里為例,光棍節狂歡節不僅屬于天貓和淘寶,還為阿里的整個經濟服務,包括配送離線物流、線下商店的協同作戰、合作伙伴的商業聯系等,這些都可以提高阿里產品的數字服務能力和服務廣度。隨著阿里經濟中服務效率的不斷提高,像光棍節這樣的狂歡節將變得更加正常,為阿里創造更多價值,和往常一樣,與GMV競爭沒有什么意義。
電子商務、物流等行業的發展是中國效率的典型表現。在這種消費生態環境下成長的消費者,現在正面臨著某種"低效率"的集體問題。
補貼"和"優惠玩法"確實是智商的測試,各大平臺的推廣和游戲方式更加復雜,分為紅包、購物補貼、優惠券疊加,甚至貓都可以得到紅包游戲。消費者在計算出發單的最優價格后,發現只能付定金,貨物要等到10天后才能交付貨款。"一些品牌甚至在雙國慶節前夕采取了立場--"我們今年不會參加國慶節的雙休日。
抱怨這種模式的消費者,以及對這種模式保持冷靜的企業,在過去兩年里一直在促使"雙國慶"創始人反思這一模式。
在這種不友好的購物體驗下,很多人選擇在今年11月11日"洗澡睡覺"。復雜的規則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經過一系列"燒腦"的計算,他們發現國慶節雙休日的價格并不低于日常消費,而且每天的消費仍然很滿。
事實上,社交電子商務現在有更多的活動,價格很低,我覺得我每天都在11月11日。這種補貼似乎變得更加正規了。在銀行工作的肖微告訴鈦媒體,不同平臺的日常消費可以"撿起羊毛"。相反,除了這個季節所需的產品外,人們對購物的需求也不多。
今年上半年,她花了很多時間觀看現場直播,通過現場直播獲得折扣和滿足感,節省了等待國慶假期的時間,在下訂單前研究復雜的游戲。在她看來,電子商務的現場直播"要簡單得多"。如果你提前觀看直播通知,你就會準備下訂單。"但這也是令人上癮和沖動的。上周購買的30多個包裹中,有一些仍在等待物流配送。
今年電商直播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消費者對"雙國慶節"的生存意識。
今年的電商直播從年初到年底,很多商品的價格都很令人興奮,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沒有專門選擇雙十一來買東西,通常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注一些直播節目的發展,然后在播音室里買。"魏告訴鈦媒體應用。
電商直播,品牌一方會逐漸取代"雙11"購物狂歡節作為更直接的回報渠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