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內鬼泄露400000個人信息,有沒有辦法經常泄露信息?
在數據時代,我們一方面對生活帶來的便利和智慧感到滿意,另一方面,我們也對個人信息的披露感到擔憂。特別是近兩年來,隨著各種大數據應用的普及,人們的擔憂甚至逐漸超過了"喜悅"。平臺和機構信息的泄漏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十七號,圓通快報回應稱,其內部員工與違法分子勾結,造成400000名公民個人信息披露。雖然事件中的疑犯已被繩之于法,但事件已敲響警鐘,要求我們保護個人資料,而對事件的看法,以及個人資料被泄露的看法,仍然令人感興趣。
十七號上午,圓通快報在官方微博上發了一封信,說公司注意到最近有媒體報道公司非法收購和使用快遞信息,被公安機關破獲。
據元通快報報道,今年七月底,公司總部實時運行的風險控制系統監測到,河北元通快運兩個賬戶對貨運單信息有異常查詢,被認定為明顯的異常操作,首次關閉風險賬戶,并立即成立由質量控制、安全、信息中心、網絡管理和河北省等組成的調查組,對此事件進行證據收集和調查,并向當地公安部門報告。
新聞1/1聯系了調查此案的特案組、河北省邯鄲市公安局反欺騙中心和邯鄲市永年區公安局,證實該案件確實是由元通快報發現和報告的。
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公安局反詐騙中心主任王旭東:此案發生于今年8月。元通公司河北一側的公安部人員發現,他們的一個賬戶在不同的地方異常登錄,懷疑該號碼被使用、登錄,然后非法從市民那里獲得舉報信息。
今天,作為對這起事件的回應,圓通快報稱:通過公司的調查,發現附屬網點的個別員工與外部不法分子串通,利用員工賬戶和第三方非法工具竊取運單信息,導致信息泄露。
河北省邯鄲市永寧區公安局反欺詐中心主任王旭東:犯罪的手段是犯罪嫌疑人租了元通公司的官方賬戶,然后登錄到收信人或發件人的信息上,整理完畢后再把它賣給電信詐騙的犯罪分子。他們涉嫌侵犯公民的個人信息,目前屬于犯罪。
經過一個多月的警方調查,華通公司的五名員工最終被查獲,員工賬戶以每天五百元的價格出租,披露了四十多萬個人信息。
河北省邯鄲市永寧區公安局反欺騙中心主任王虎東:這五個賬戶的總信息量為45000條。有的出租時間長,有的出租時間短,最長7天,最短1天,那么我們統計的5個數字是45000。在這45000篇文章中,45000人可能是電信詐騙的受害者之一。
在泄露的45000項信息中,有六個部分:發件人的地址、姓名、電話號碼、收件人的電話號碼以及姓名和地址。根據竊取個人信息的犯罪團伙的說法,這些信息將打包出售給全國和東南亞等電信欺詐領域,各以一元的價格出售。
據了解,這不是圓通快遞首次遇到客戶信息披露。早在2013年,就有媒體曝光,有近100萬元通快遞個人信息不僅可以在互聯網上購買,單一號碼的數據信息也可以24小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