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順古鎮:“士和民順”的滇西小鎮 “詩與遠方”是比較普遍的
“山勢浩瀚蒼蒼,傍河悠揚,萬家坡土墩下,絕對優于小蘇杭”,云南騰沖和順古鎮是李根根詩歌中的贊頌之地。
和順古鎮是連接古絲綢之路的重要場所。去野蠻人的旅行者們穿著華麗的衣服回到家鄉。他們一代又一代在和順建造房屋、祠堂和繁榮的商貿中心,孕育了和順獨特的建筑美學。徽州青磚與白磚的魅力與西方建筑元素交相輝映,造就了人們向往的邊城地域特色:八祠堂、七廟、明代清代古建筑稀少。
走在古鎮上,可以看到白墻黑瓦,飛檐飛亭,腳下斑駁的石板,古鎮旁墻壁的滄桑,承載著古鎮的重量。六百年來,營造出詩意如畫的和諧氛圍。雖然沒有江南水鄉那么嫩,但只要農家書屋看南山。
古鎮名取“石河民順”之意,有“華僑之鄉”、“著名圖書館”之美稱。1928 年,李成城、胡成城先后為圖書館題名,如中國最大的圖書館。說起這座圖書館,當地人引以為豪:在全國,60 萬人共用一座圖書館;在和順,上千人有一個“精神家園”,藏書 8 萬余冊,其中不少是珍本。
和順人的教育不僅在書上,而且在書中。“出國”的經歷讓他們更加注重個人道德的維護。和順人秉承能吃苦、能受影響、肯動腦、注重信譽的信條,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績。
2003 年,和順古鎮被《中國國家地理》、《時尚旅游》等媒體聯合推薦為“人生 50 大去處”之一。這里也是影視劇《我的頭,我的團隊》和《北京愛情故事》的拍攝地。
李克娟是和順一家民宿的家庭主婦。她是和順人。她見證了家鄉從一個鮮為人知的邊陲小鎮到創建 5A 級景區的全過程。她告訴記者,十多年前,提起和順古鎮,知道的人并不多。當時,從和順圖書館借書的大多是當地學生,打卡的游客基本上都是背包客。2008 年開始吃“克雋旅游飯”。現在,近千名新老朋友光顧了她三年的家。
不知不覺,已經是晚上快七點了,天漸漸黑了。一些人開始關閉他們的攤位,一些人開始設立夜市攤位。白天的嘈雜聲消散了,夜晚的沸騰即將開始。
此時,和順也表現出了些許網絡紅色氣質:游客三三兩兩在流明胡同里留下光影記錄;和順圖書館旁的幾家燒烤攤也為古鎮增添了煙火;咖啡店和小酒吧里彌漫著上世紀 90 年代的懷舊之聲,網紅氣質的背后是古鎮寧靜而樸素的背景:夕陽的余暉溫柔地照耀著整個小鎮,與城門前的湖水共享無盡的黃昏。詩與距離,和諧,既存在又普遍。
旅游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