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外貿企業資金問題 金融支持不曾缺席
穩定外貿和外商投資的基本市場,穩定經濟運行和就業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以來,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了已經出臺的政策和措施的更大效益。在"合并"政策中,并不缺乏財政支持。特別是對于外商投資企業,國務院辦公廳于今年8月12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穩定對外貿易、穩定外商投資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規定要對重點外資企業給予財政支持。
《意見》提出,外商投資企業應同等享受現有1。5萬億元再貸款和再貼現。加大對重點外資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進出口銀行新增貸款5700億元的規模可用于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重點外資企業。各省區市商務主管部門要摸清轄區重點外資企業融資需求和管理情況,及時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共享重點外資企業信息,加強地方外資企業協會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合作,推動"銀企對接"發展。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積極保障重點外資企業融資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說,一方面,這些外資企業面臨著訂單大幅下降的困難;另一方面,這些外資企業面臨著沒有抵押貸款的壓力。我國發展起來的外資企業中,很大一部分屬于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這些企業一般沒有固定資產,資金來源一般是信用貸款。如果這些外資企業打破了資本鏈,就會面臨沒有實物資產抵押的問題。
關于外商投資企業對"意見"所述現有1.5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特別配額支持的適用范圍,今年2月26日,中央銀行出臺了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特別配額政策,專門支持企業恢復生產,4月20日又增加了1萬億元包容性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支持銀行加大對涉農、小型和微型企業及私營企業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據央行行長易綱10月21日在2020年金融街論壇上表示,5000億元人民幣再貼現已經基本用完,支持近600000家企業恢復;1萬億元人民幣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預計將支持200多萬家企業和其他市場實體。
此外,銀行業也加大支持力度,滿足外資企業融資需求。以工行為例。今年以來,該行通過"春季金融行動",圍繞重點外貿外資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的金融需求,全力保障外貿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順暢運行。截至9月末,工行累計向重點外貿外資企業發放本外幣融資4700多億元,有效支持了外貿外資企業穩生產,穩市場。同時,針對企業日常經營需求,工行重點支持流動資金貸款,項目貸款,以及出口發票融資,出口訂單融資,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貿易融資,國際保理,工銀快匯等國際貿易融資和國際結算重磅產品,對重點外貿外資企業,臨時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給予專項支持。"。
關于銀行業如何進一步加強和穩定外資,中國保險資本管理協會特邀研究員浦震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他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一是繼續加大對高素質外貿主體的支持力度;二是擴大金融服務手段和方式;三是提高服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