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德邦圓通申通回應“用戶信息泄露”:調查
11月20日上午,《澎湃新聞》刊發了一篇題為《快遞行業個人信息泄露調查:“內鬼”批量接入,網點直接拿運單”的調查報告,揭露了在互聯網上銷售快遞用戶信息的“黑生產”鏈條,涉及多個知名人士快遞業企業中,申通、EMS(郵政速遞)、德邦、圓通、運達等企業發布后成為熱點話題。當天下午和晚上,EMS(郵政速遞)、圓通、德邦、申通等快遞公司均向澎湃新聞表示,正在調查此事。
申通快遞回應澎湃新聞稱,得益于公眾的監督和反饋,申通快遞始終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已組織專門的安保小組進行現場勘查,配合有關部門打擊相關違法行為。
德邦快遞回應稱,目前企業內部相關部門正全力配合網絡安全部門進行調查處理;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已就此事成立了多個部門參與的聯合調查組,并在此基礎上,再次向廣大客戶表示歉意,并將配合警方對此事進行全面調查,并將進一步完善措施。
根據澎湃新聞此前的報道,記者發現,從下單開始,商家、電子商務平臺、快遞公司、快遞員等物流環節的物流人員掌握著用戶的快遞信息,而信息泄露的源頭往往來自這些方面。在調查中,有專門的“號販子”、做國際采購的商戶,還有為商戶發快件的工作人員參與快遞信息銷售的業務鏈條。此外,快遞網點的快遞員直接拿快件運單,聲稱郵政系統內部負責“轉單號”的人員分批取回信息。這些被販賣的快遞信息最終會流入從事詐騙活動的犯罪分子手中,成為他們的“魚糧”,為其詐騙活動提供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