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恰瑪古成農民脫貧致富“香餑餑子”
新疆克平縣阿克勒鎮土拉村村民阿里木·沙德爾告訴記者,去年我15畝橋馬沽收入1.5萬元,今年也是個豐收年,估計賣2.5萬元,橋頭成了不少村民脫貧致富的“金果”。
橋頭是新疆南部常見的根莖作物,可作為食物。它被稱為“克平三寶”,與羊肉、瘦肉楠一起。克平縣有充足的輕、堿土,適合橋馬沽的生長。但由于過去大多數村民種植方式廣泛,銷售僅限于當地及周邊縣市,橋頭市場價格較低。
近年來,克平縣通過橋馬沽凈化振興工程,培育出優質高產橋竹品種,探索橋頭標準化栽培技術。喬馬溝畝產可達1.5~2噸,農民收入穩步提高,種植積極性日益提高。
阿克勒鎮是克平縣橋馬古的主要種植區之一。據克平縣阿查爾鎮副市長瓦哈夫·阿卜杜里埃姆介紹,阿克勒鎮橋馬古種植面積自今年以來已增至3萬畝。”過去,農民每畝土地收入約2000元。今年以來,通過提高質量和效率,我們有信心將農民每畝收入提高到3000元至3500元。”“
為進一步提升橋馬沽的經濟價值,克平縣開始延伸橋頭產業鏈,促進昌馬古深加工產業發展。”。同時,為拓展橋頭市場,當地政府采取電子商務、直播等銷售模式,讓農民的查馬瓜不愁賣場,價格高。
克平縣供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易興兵介紹,去年公司收購了橋頭800噸,今年預計達到1000噸。除了新鮮水果,銷售的產品還包括橋谷干燥片和巧麻谷粉。”目前,我們的產品已進入內地市場。今后,我們將繼續開發新產品,延長銷售季節,提高昌馬瓜的市場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