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校體育、美育強大起來?各地逐步積累經驗
日前發表了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期學校體育教育的意見" 和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期學校美育的意見",對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進行了系統的設計和綜合部署,近年來各地在深化教學改革、改善學校條件、完善評價機制、加強組織保障等方面逐步積累了經驗。
如何改進教學?
開放足夠 " 參加體育美育課程
上午 10 點,江西省萍鄉市烏孔山馬田中心學校操場熱鬧起來,孩子們走出教室,來到操場跑步練習摔跤。
摔跤是這所農村學校的體育特色。每周,學生可以參加 80 分鐘的摔跤訓練班。"原來 40 分鐘的體育課,除了準備活動等外,留專項學習時間不夠,強度不容易保證。" 校長朱志輝決定將體育課調整為連續兩節,讓孩子們真正出汗和鍛煉。學校還編制了以學校為基礎的摔跤教材,制定了分級訓練計劃,在一年級和二年級安排了基本的柔韌練習和游戲,在三、四年級學習了基本動作,并在五、六年級開始了實戰摔跤。
曾經,沒有運動負荷、沒有比賽、沒有汗水,是一些學校體育存在的不足。在馬田市中央學校,學生們在課堂上學摔跤,課后努力學習,摔跤隊成員也在市級和省級體育項目中獲得多項獎項。"通過訓練和比賽,孩子們處于健康狀態!" 朱志輝說。
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藝術司司長王登峰說,教學改革是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和美育的關鍵,"教會、勤勉、定期競賽(展覽)" 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期學校體育教育的意見 "和"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期學校美育的意見 "提出,在課程設置方面,要在" 全面開放 " 的基礎上,嚴格落實學校體育美育課程設置的剛性要求,不斷拓寬課程領域,逐步增加課時,豐富課程內容。
上海 "提出了" 小學興趣、初中多樣化、高中專業化、大學個性化 "的課程改革與建設方案。以上海七寶中學為例,高中生每周還可以上五節體育課,除了基礎課、專業課、活動課、選修課、體育媒體課、體育欣賞課、健身課、體育康復課等特色課程。" 在體育課上,我們不僅可以學習技能,提高身體素質,還可以開闊視野,懂得尊重生命,為一生的幸福和健康打下基礎。" 齊堡中學體育中心主任姚麗說。
各地學校的美育課程也越來越豐富,北京市海淀區實驗小學積極開發校本課程,教材 "認識我們腳下的土地和" 走進音樂的人文世界 " 非常受學生歡迎,江西省新余市仙來學校開設了暑期布繡、竹編、采茶等 22 門美育課程。
在采訪中,許多專家表示,學校體育不僅是 "跑和跳",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享受樂趣,增強體質,提高個性,鍛煉意志。美育不僅僅是 "吹、拉、唱",它的意義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和人文素養。
北京師范大學文藝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川認為,在美育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藝術專長,而且要引導學生陶冶心靈,以美教育人,美化人,用美養元。
要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功能和價值,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培養學生勇于奮斗、遵紀守法的道德素質。"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王曉贊說。
如何改善辦學條件?
整合社會資源,建立整體支持機制
師資、場地、設備是學校體育美育的重要條件。
在學校體育教師方面,同濟大學第一附中中學主任吳瑛豎起大拇指說:"學校 10 名體育教師中,有 7 名是研究生,他們是學校所有學科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隊伍!" 在專業教師的領導下,許多體育 "菜鳥" 在入學時已成為體育人才。
然而,地區、城鄉和校際發展仍然參差不齊,教師短缺、設施和設備短缺是一些學校面臨的 "老難題",如何改善辦學條件已成為各地學校工作的重點。
在濟南市永昌街惠民小學,每周三下午的書畫課都是學生們的期望。"有專業的老師教我們書畫,我寫得越來越好,中國畫也得了獎!" 學生左玉軒說。2011 年,學校與濟南市中區文聯共同建立了書畫培訓基地。在過去的十年里,十多名畫家和學校共同策劃課程,使學生能夠接受書法和繪畫教育的啟示。社會資源的全面整合,彌補了學校美育教師的不足,給學校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校長丁振春說:" 非常感謝德義雙新的書畫家們!
高校的專業資源也可以為中小學體育美育的發展提供支持。11 月 11 日,東城區高校和社會力量支持中小學體育美育發展的 "高深小學" 結束語會上,東城石家小學六年級學生鄭伯豪和高新飛都受到熱烈的掌聲。
高曉松說:“中國戲曲學院的老師們手把手地教,這讓我愛上了京劇。”。從 2014 年起,中國戲曲研究院的老師來到東城區石家小學,幫助開設京劇課程,指導社團。6 年來,高深小學已惠及北京 166 所小學的 40 多萬名學生。
針對薄弱學校體育美育師資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兩個意見》還提出了對體育、藝術教育專業的大學生實施配套教育計劃。江西探索如何將音樂、體育、美容專業的師范大學生志愿者送到邊遠農村留守兒童比例較高的小學。2019 年,將選拔 2695 名學生,支持 900 所受助學校。”我們學院足球專業的學生,實現了很多留守兒童的足球夢想。”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羅琳說。
江蘇省注重農村學校美育均衡發展。連云港市東海縣兒童版畫、南通市通州區民間藝術、鎮江市揚中市剪紙藝術,揚州市漢江區的傳統手工藝品和徐州市遂寧縣的兒童繪畫已成為當地鄉村學校的美育特色。
如何改革評價機制?
在學生評價、教師評價、教育督導評價等方面,《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完善高考體育考試內容、方法和計分方法,科學確定并逐步提高分數值”、“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高考改革試點”,并將高考招生的評分科目“牽動著家長和師生的心”。
評價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考試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加強日常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云南省蒙自市第三中學體育教師鄧國輝,他說,應該鼓勵學校和教師更多地關注日常教學的指導,而不僅僅是“唯結果論”。
藝術進高考也在不少省份進行了探索和推廣。今年第一年,江蘇省全面實施藝術類高中招生考試。除部分城市因疫情原因未組織全市音樂藝術質量終評外,其他城市將終評結果納入終評分數或等級。據介紹,此次評估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音樂藝術類教材為基本內容,以學生的知識技能為基本標準。
馬正榮是南京寧海中學的美術教師,目前正在教初中生。她認為,藝術高考的目的是鼓勵學校、家庭和學生更加重視藝術教育。如何進一步優化考試評價方法,使考試評價更加科學,符合學科特點,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需要認真探索。
如何加強體育美育在學生評價中的比重?以美育考試評價為例,教育部體育衛生藝術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原則上國家對考試方法、評分方法、分數比例等沒有統一規定。各省要因地制宜地探索。有三點需要注意:一是遵循美育與評價的規律,不增加學生負擔;二是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審慎論證,穩步推進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