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開啟使用了 ,向航天強國進一步發展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中國之聲" 報道,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中國首個深空天線陣系統已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空間站正式建成并完成各項調試和測試工作。該系統近日正式投入運行,直接投入 "天文一號" 和 "嫦娥四號" 任務,提高了地面系統對深空探測器下行數據的接收能力,為我國開展各種深空探測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測控支持。
簡單地說,如果把 "天文一號" 飛到火星和 "嫦娥四號" 飛到月球與手機相比,那么地球上的地面測控站就相當于信號基站,而深空天線陣系統則是信號接收和傳輸能力較強的基站,使深空探測器的信號滿載,數據傳輸更快。
那么,為什么在喀什建造的第一個深空天線陣呢?與一般的測控站相比,有什么改進的能力呢?
深空天線陣系統代表中國水平
空間測控對于航天任務,特別是對深空探測十分重要。空間測控主要依靠無線電波對航天器進行遙控遙測、數據傳輸和通信。遠程測控站需要一個非常強大的測控站來保證地面與航天器之間的通信連接,這就要求測控站具有很大的發射接收天線孔徑和很高的靈敏度。
新的三個 35 米天線和原來的 35 米天線構成了一個 4 *35 米深的空間天線陣列系統,實現了相當于 66 米的天線數據接收能力。 不僅如此,該系統還可以同時實現對單個和多個深空探測器的高精度跟蹤和控制,成為我國深空探測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深空天線陣系統的優良性能,代表了我國航天大國的總體測控水平,代表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預計到今年年底,深空天線陣系統還將執行 "嫦娥五號" 月球采樣和返回任務。
喀什是中國首個航天測控站
這一次,深空天線陣系統建設和定位的最重要原因是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中國第二航空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宇宙航行聯合會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育光說,地面測控站的選址存在許多限制。第一項要求是空置和無遮蔽,不妨礙無線電信號的傳輸和接收。第二,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要陽光明媚,不影響光學設備的正常運行。
新疆喀什的地理條件正好符合上述條件。此外,喀什位于我國最西端,飛船從西向東進入我國領土時,將是喀什測控站第一次監測,也可與我國最東端的佳木斯測控站連接,最大限度地利用陸地面積進行東西方向的空間測控。
楊育光先生還說,今后整個測控技術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勘探范圍也將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