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向知識創造的轉變
近年來,蘇州高新區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加快系統布局,提供更多服務,圍繞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環境,進一步優化了產業創新生態,促進了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引導區域制造業由生產型制造業向服務型"智能建筑"轉變,以專業化服務帶動制造業走中高端價值鏈,加快了區域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
全省第一批"工業互聯網+先進制造業"培育基地,投資50億元建設蘇州中日創新谷智能制造工業園、東嶺振動環境與可靠性試驗服務工業園,總投資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移動云能力中心云資源庫建設項目。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正在集中龍頭產業集群,重點開拓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關鍵節點,加快區域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
數字化與工業化
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智能化建設
今年9月,在蘇州高新區融入長三角(上海)投資促進會議上,蘇州中日創新谷智能制造工業園,總投資50億元,簽約在蘇州高新區落戶,重點在日本引進高質量、高附加值的工業化項目。
園區聚落"是蘇州高新區依托本地區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加快實現數字化與工業化的"雙向賦權",引導區域制造業由生產型制造業向服務型"智能化建設",以專業化服務引領制造業走向價值鏈中高端的又一案例。
不久前,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文1號"成功發射。期間,蘇州東嶺振動測試儀器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50噸振動測試系統為天文1號的可靠性測試提供了支持服務。本"土特產"企業在高新區,從最初通過銷售振動試驗臺開始,逐步發展到承接神舟系列、天宮系列、北斗衛星等國家重點工程測試測試服務。近日,東嶺振動環境可靠性試驗服務工業園區正式建成,將成為我國最全面、最專業、最高端的環境可靠性測試服務平臺,進一步加快企業堅持"兩輪驅動"發展設備制造測試服務的戰略步伐。
今年年初,勝利精密在高新區的全資子公司蘇州富強科技向德國出口了"智慧工場",被視為"中國制造"勇敢攀登工業價值鏈高端的典型案例,富強科技將智能自動化生產線出售給德國,同時還出口軟件系統和一支200多名工程師,為德國客戶提供設備安裝、調試等專業服務。
可以說,我們已經從硬爬到軟,發揮了產業和區域示范的作用。"勝利精密公司執行副總裁張海龍說。
應努力加強模式和格式的創新,鼓勵企業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服務,并促進生產模式向定制、靈活和服務的轉變和升級。近年來,高新技術園區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促進了從加工制造到研發、設計、服務等環節的產業合作。到目前為止,該地區已被評為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平臺1家、示范企業1家、省市級服務型制造業示范企業8家、省級"兩大產業"深度整合龍頭骨干企業1家、產業集群試點1家。
新基礎設施示范引領前進之路
加快轉型與制造業發展
加快移動云資源布局,實現云服務覆蓋全國31個省份,力爭在未來三年內進入國內云服務提供商第一陣營,未來三年整體營收年均增長172%。蘇州高新區企業中移動云能力中心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中心員工規模近2000人,其中研發,運營,支持等生產領域的員工占85%以上。在近日召開的生產性服務業推進大會上,中國移動云能力中心資源池建設項目簽約。項目總投資200億元,將為全國移動云建設和維護提供"蘇州方案"--規劃建設超過20萬臺服務器及配套網絡,安全設備和軟件,引進云計算運營和運維優秀人才,發揮云網融合,安全和管控優勢,為客戶打造一站式個性化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