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區:雙輪驅動提升數字經濟高地
杭州高新區作為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自成立30年來,先后培育出了威海康、新華三、大華等多家領先的數字經濟企業,形成了產業鏈完整、技術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發展樣本,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和萬余人的發明專利數居全國前列。
秘訣是什么?據杭州高新區黨委書記王珉介紹,從創新帶動到創新勝利,杭州高新區走出了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創新道路。
針對障礙,關注不足,圍繞數字經濟產業鏈展開創新鏈
手中只有硬幣大小的方形部件,凝聚了大理科技董事長彭惠民為"磨刀十年"所付出的艱辛努力。"這一不起眼的小部件在防疫防疫方面做了很大的工作--作為紅外熱像儀的關鍵部件,廣泛應用于各種測溫設備中,建成了防疫防疫的第一道通道。
過去,在紅外熱成像領域,世界上只有一個最關鍵的探測器供應商。對于數萬元的設備,元器件占總成本的70%以上。彭惠民說,2003年抗擊非典時,該公司非制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的核心部件完全進口,不僅價格昂貴,而且無法在緊急使用中購買。從2004年起,彭惠民就下定決心要征服這種"卡住脖子"的技術。
除了公司的技術積累之外,創新的基礎也來自高科技園區的支持。"2001年,我們剛剛從省級測試技術研究所轉變為股份制企業。在沒有產出的情況下,高新區給了我們56畝土地,我們建立了實驗室和生產車間,這是當時企業最需要的。
龐惠民對記者說:"要做好探測器的檢測工作需要幾百個工序,而且很難做到。"許多工藝的生產設備都是具體的,我們必須先做好設備,摸索完成,還要保證每一工序的成功率,才能實現設備的標準化生產。彭惠民告訴記者,研發元件需要高投資,占企業年利潤的一半。在這一過程中,高新區也給予了關鍵的財政支持,幫助企業申報了國家、省、部級的重點項目。
在高新區的支持下,大理科技成功研制了100萬像素、200萬像素和600萬像素的非制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其性能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因此,它是浙江紅外產業的集群式優勢。今年上半年,海康衛視、大華視覺科技、大理科技等企業迅速投入生產紅外熱成像儀,杭州高新區紅外熱成像產品產量占全國總產值的2%左右,相關企業產值增長迅速。
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針對產業鏈的堵塞,缺乏自主創新,現在杭州高新區創造了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整個產業鏈體系的支撐"。
投資越多,補償越多","把企業高技術研發作為政策支持的重點。
從2004年起,修訂后的"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條例"以地方法律法規的形式,率先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中小企業的創新創業活動。
當公司剛成立時,辦公室環境特別困難。我坐在電腦房里寫代碼。"我經常能聽到老鼠在屋頂上跑來跑去。"紅山科技總裁楊劉告訴記者,2010年,紅山科技的目標是儲存國內信息產業的缺陷,并開始打擊關鍵問題。
在早期,由于高科技園區在雪地中排放碳,我們的研發資金有限。"楊劉回憶說,當他聽說企業遇到困難時,高科技園區主動提供門到門服務,這不僅幫助協調新的辦公空間,減少了三年的租金,而且還根據企業研發投資的20%提供了財政補貼。目前,紅山技術已掌握了一批存儲核心技術,產品已成功應用于中國工商銀行、鐵路公司12306結算系統等數據中心。
投資越多,補償越多",記者在杭州高新區接受采訪時發現,企業的高科技研發是政策支持的重點,各種政策支持體系的重要指標是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投入,而不是產出和稅收。